首页> 中文学位 >楞伽四门思想研究
【6h】

楞伽四门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引言

第1章五法

1.1相、名

1.2妄想

1.3正智、如如

第2章三自性

2.1缘起自性

2.2妄想自性

2.3成自性

2.4三自性与五法之关系

第3章八识

3.1前六识

3.2第七末那识

3.3阿赖耶识

3.4八识与五法之关系

第4章二无我

4.1人无我

4.2法无我

4.3二无我与五法之关系

第5章如来藏

5.1不空如来藏

5.2空如来藏

5.3四门与如来藏之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楞伽四门是《楞伽经》论述之主要思想,经文中明确指出楞伽四门可概括本经之全部内容,乃至一切佛法皆可由其统摄,故又被誉为“《楞伽经》之宗趣”。而楞伽四门之五法又可统摄四门之全部内容,故从分析五法入手,进而说明五法与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之关系,又以贯穿整部《楞伽经》之如来藏思想补充之,或可理清经文之主要思想脉络,更有助于在整体的视角下清晰地把握和理解《楞伽经》之要义。故本文主要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和如来藏思想之关联等方面展开论述。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五法”的基本内容。本文以宋译《楞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主要参照七卷本《楞伽》之相关翻译,提炼出五法的有关思想。首先,详细地介绍五法之相、名、妄想、正智和如如的涵义。其次,在把握其涵义之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五法之相、名、妄想、正智和如如之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五法与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之相互关系打下基础。
   第二,“三自性”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详细分析三自性之缘起自性、妄想自性和成实性,并依据《楞伽经》之相关论述说明其相互关系。其次,依据前之分析说明三自性亦无自性,非实有之法,属修行之基础阶段。最后,根据经文说明三自性与五法之间的具体关系。
   第三,“八识”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根据经文详细分析八识之前六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在此基础上,论述八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说明阿赖耶识含藏种子之功能。其次,着重分析第六意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在八识中之地位和作用。最后,依据前面之分析说明五法与八识之间的具体关系。
   第四,二无我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依经文说明二无我之具体涵义及其内在关系。其次,分析说明人无我破除对相之执着,法无我破除对法之执着,断烦恼与断智障亦属修行之基础阶段。最后,依据前面之分析说明五法与二无我之间的具体关系。
   第五,如来藏及其与五法之关系。首先分析如来藏之内涵,具体说明如来藏所包含之三层涵义: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和受染污之心识。其次,依据经文说明佛所强调的如来藏实际上是“无我如来之藏”,佛说如来藏只是为开示众生之方便说法,而不同于外道所说之以如来藏为实有之见。最后,分析说明如来藏与五法之间的具体关系,亦间接说明如来藏与楞伽四门之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