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6h】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疏离感的界定

1.2疏离感的研究近况

1.2.1国外疏离感的研究近况

1.2.2国内疏离感的研究近况

1.2.3网络使用与疏离感的关系研究综述

1.3自尊的研究综述

1.3.1自尊的概念界定

1.3.2自尊的相关研究

1.4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意义

1.4.1已有研究的不足

1.4.2本研究的意义

2研究的整体思路

2.1网络疏离感概念的界定及其与网络成瘾的区别

2.1.1网络疏离感概念的界定

2.1.2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

2.1.3网络疏离感概念与网络成瘾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2研究的假设

2.2.1网络疏离感的理论构建

2.2.2大学生网络疏离感总分及各个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2.2.3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2.3研究方法

2.4研究内容

2.5研究的技术路线

3.研究一、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的编制

3.1研究目的

3.2研究方法

3.2.1研究方法

3.2.2研究被试

3.2.3研究程序

3.2.4统计处理

3.3结果与分析

3.3.1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问卷项目分析

3.3.2探索性因素分析

3.3.3因子的命名

3.4大学生网络疏离感正式量表的形成

4.研究二、大学生网络疏离感正式量表的实测与信效度检验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2.1研究对象

4.2.2研究工具

4.2.3研究程序

4.3结果与分析

4.3.1信度检验

4.3.2效度检验

5.研究三、大学生网络疏离感现状的研究

5.1研究目的

5.2研究方法

5.2.1研究对象

5.2.2研究工具

5.2.3研究程序

5.3结果与分析

5.3.1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总体得分情况情况

5.3.2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在人口学各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6.研究四、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6.1研究目的

6.2研究方法

6.2.1被试

6.2.2材料

6.3结果与分析

6.3.1自尊量表的信度检验

6.3.2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的相关关系研究

6.3.3自尊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的回归分析

7总的讨论

7.1关于大学生网络疏离感理论维度构建

7.2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的现状调查

7.3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的关系

7.4本研究对大学生降低网络疏离感的建议

7.5本研究的不足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著作、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深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对重庆市1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编制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同时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
   1.自编的《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到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具有4个维度,分别是茫然无目的感、陌生异化感、无价值感和被控制感。
   2.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的整体情况。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总均分为3.65,这表明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在整体上处于中等程度水平;网络疏离感各维度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无价值感(4.25)>茫然无目的感(3.71)>陌生异化感(3.48)>被控制感(2.90)。
   3.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重庆市大学生的男生和女生在无价值感和被控制感上差异显著,而在网络疏离感总分及其他两个维度(茫然无目的感和陌生异化感)上无显著差异。
   4.重庆市大学生的网络疏离感及其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研究。研究发现年级差异中除了陌生异化感不显著之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通过绘制曲线图,发现大二年级的网络疏离感总分及其三个维度(被控制感除外)均显著高于其余三个年级。
   5.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为:农村生源的学生在陌生异化感、无价值感和网络疏离感总分上显著地高于乡镇和县城及以上的学生。
   6.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专业上的差异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专业上的差异为:自然学科的学生在陌生异化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人文学科类和其他类的学生(主要是指艺术类的学生)
   7.重庆市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自尊与网络疏离感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同时自尊可以对网络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即茫然无目的感、陌生异化感、无价值感和被控制感进行显著预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