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中再生仪式的呈现和演化
【6h】

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中再生仪式的呈现和演化

代理获取

摘要

古希腊悲剧与在春天举行的再生仪式的关系极为密切。哈里森认为,艺术与仪式两者在今人看来貌似水火不相容,但在最初却是同根相连的,二者息息相通,要真正理解一方就必须联系另一方。在最初它们是一种相同的冲动,那就是让信徒走进教堂,或让观众走进剧场。
   本文旨在以悲剧起源于仪式的观点为立足点,并以狄俄尼索斯崇拜仪式作为特殊的再生仪式案例,分析再生仪式的集体情感体验、“生-死-再生”的循环模式以及传承在悲剧中的仪式因素,揭示出蕴含在再生仪式背后重要的文化意义。再结合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借鉴古典文献、宗教和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西方悲剧理论的正统与经典等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本着还原历史本真的分析原则,运用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中跨学科研究方法,对古希腊悲剧中仪式因素的呈现和演化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从解读《神谱》中的狄俄尼索斯入手,引出狄俄尼索斯在奥林波斯神系中的特殊性和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阐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的两次出生,以及在节日庆典上举行的崇拜仪式,分析它作为再生仪式的特点和悲剧诞生的关系,从而引出再生仪式,并进一步分析该仪式中的悲剧因素,包括集体化的情感体验和“生-死-再生”的核心模式,以及开场白、主要人物间的冲突、受难、报信人宣布消息、挽歌、发现以及神灵的出现等一系列仪式因素。
   文章重点分析再生仪式在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中的呈现和演化,将《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作为代表作品深入分析和探究其内在的仪式因素和再生模式。其中克吕泰墨斯特拉杀夫、俄狄浦斯杀父和美狄亚杀子的悲剧情节为再生仪式核心模式的分析充实了内容基础。从开场白的变化来看,开场白在演变成通过对白解释剧情作为开场后,变成单独的人对讲一段庄严的独白,由神秘的人物对观众讲话,这一变化历程呈现了古老仪式舞蹈的影子。再分别分析其他仪式因素在悲剧结构中的体现和突破,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在“神的出现”这一环节有打破严格的仪式性质的意味,相反在欧里庇得斯那里更显得循规蹈矩,界限分明。另外在内容还重点分析了由核心模式派生的“生-半死-救赎”和“生-替死(替罪羊)-晋级为神”的模式,以《俄狄浦斯王》为例分析派生的“替罪羊”典型和“半死”的中间状态;以《美狄亚》为例分析“水中再生”的意蕴。当然文章中相关神话的内容阐述也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再生仪式这一载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