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进程下农民工形象的自我书写与建构——以农民工文学为中心
【6h】

城市化进程下农民工形象的自我书写与建构——以农民工文学为中心

代理获取

摘要

在世界城市化的浪潮汹涌中,无论是富裕的国家,还是贫穷的国家,都以自己的姿态走向了城市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演进中,我国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中国的城市化,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具有起步晚、水平低、潜力大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复苏、突围、加快发展的阶段,30年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民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汹涌澎湃的“民工潮”,涌向中国改革、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各个环节,成为一支有力的推动力量,也促使“农民工”问题成为社会性的话题。生活方式、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农民工”们的情感和思想,他们也将这些感受汇入文学表达的世界,促成了“农民工”文学的诞生。许多“农民工”作家开始书写与记录自己的生活和遭遇、渴望与挣扎、梦想与彷徨,构成了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并且因其书写身份的特殊性,也受到社会学领域的关注。
   理论的研究应着眼于实践,并以引导实践为目的,因此,本研究将视角定位于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工”问题,以“农民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为研究对象,对其形象类型加以梳理探讨,并试图通过对这一特殊的表达渠道的发掘,探寻其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希望能够展现出“农民工”在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甚至后工业文明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重塑“农民工”形象,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参考。
   本文以文本研读分析为主,以社会学、经济学理论为支撑,对“农民工”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工”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借助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等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参考,将“农民工”的自我书写历程分为1984年-1992年的异军突起掀文坛新风时期,1993年-2000年的泛化深入与市场博弈时期,2000年以后的延伸发展向文学回归时期,在这过程中,“农民工”的自我书写也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从边缘到主流”、“从自发到自觉”三个发展阶段。通过对这一过程中所诞生的“农民工”文学作品进行梳理,其中的“农民工”形象主要分为“孤独的守望者”、“人性的扭曲者”、“命运的抗争者”三大形象类型。
   透视这些形象背后,这些形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的边缘化地位,其中出显现出“农民工”自我书写的不足和困境,但这种书写形式的意义不容忽视,“农民工”形象的自我书写,是打工者们心灵的呼声,在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文学形象,让“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文学中站立起来,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从这些形象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打工生活,折射出底层文化的闪光。面对不公正的命运,他们有抨击、有不满,但没有绝望,他们中不乏精神苦旅中的吟唱者,更不乏顽强的命运抗争者,在他们心中有着开创美好未来的梦想,在城市寻梦的跋涉中,承载了梦想的重量,也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文学作品伴着改革开放,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那一段自我书写的过去已成为历史,能够参与到这一段历史的研究之中是我的荣幸,但也有担忧,随着“农民工”问题逐渐得以解决,“农民工”文学将何去何从,其中的形象又将怎样蜕变,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思考的话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