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柑橘全爪螨种群遗传结构及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
【6h】

柑橘全爪螨种群遗传结构及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蜱螨学研究中的应用

1.1.1 微卫星分子标记简述

1.1.2 微卫星位点的开发策略

1.1.3 蜱螨微卫星位点筛选研究进展

1.1.4 微卫星标记在蜱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第二节 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1.2.1 线粒体及其基因组

1.2.2 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1.2.3 线粒体功能基因组学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总体思路

1.3.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2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柑橘全爪螨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

第一节 柑橘全爪螨基因组DNA的提取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

第二节 柑橘全爪螨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三章 柑橘全爪螨种群遗传结构解析

第一节 柑橘全爪螨种群采集

3.1.1 样本采集方法

3.1.2 采集结果

第二节 基于线粒体coxl基因的柑橘全爪螨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解析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第三节 基于核ITSl序列的柑橘全爪螨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解析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四章 柑橘全爪螨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第一节 柑橘全爪螨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小结

第二节 叶螨线粒体基因组的分子进化分析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五章 基于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蜱螨系统发育分析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1 主要结论

6.1.2 论文创新点

6.1.3 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附录Ⅰ 柑橘全爪螨线粒体COXl基因的22个单倍型变异位点

附录Ⅱ 柑橘全爪螨核ITS1序列的134个单倍型变异位点

附录Ⅲ 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重排.

附录Ⅳ 四种叶螨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序列比对

附录Ⅴ 四种叶螨科线粒体基因组rrnL的序列比对

附录Ⅵ 四种叶螨科线粒体基因组rrns的序列比对

附录Ⅶ 已测序的28种蜱螨线粒体基因重排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rri)隶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柑橘害螨。在我国,该螨发生面积广、种群密度高、为害时间长,是大多数柑橘种植区的关键害虫(螨)之一。该螨能够快速地对多种杀螨剂产生高水平抗性,增加了生产中对其有效防控的难度。目前,对该螨的研究很少涉及种群遗传与进化,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以及单雌DNA提取的困难。深入研究柑橘全爪螨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柑橘全爪螨的生态适应机制和成灾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叶螨对新型线粒体靶标杀螨剂联苯肼酯等产生了严重抗性,据报道该类抗性源于线粒体cob基因的点突变。因此,测定柑橘全爪螨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不仅可以丰富蜱螨线粒体基因组数量,推动蜱螨及其它节肢动物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还可针对突变了的线粒体基因设计引物,进而建立快速、准确的田间抗性诊断技术。
   本学位论文紧密围绕柑橘全爪螨种群遗传与进化这一重要科学问题,致力于发掘柑橘全爪螨的微卫星位点,重点解析该螨的种群遗传结构,测序获得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叶螨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特点,鉴定适于叶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并构建基于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数据的蜱螨系统发生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提取、纯化柑橘全爪螨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柑橘全爪螨AC、TC和ATG等3个微卫星富集文库。对3个富集文库的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了44个可进行引物设计的微卫星位点。序列分析表明,柑橘全爪螨AC富集文库的微卫星位点大部分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部分以微卫星DNA家族的形式存在。因此,TC文库和ATG文库中发掘的微卫星位点更适合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该螨的种群遗传结构。在富集文库的构建过程中,笔者通过将酶切、接头连接一步化,减少了酶切产物的损失,提高了酶切产物的量,有效地提高了微卫星的富集效率。
   2.联合线粒体cox1基因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分析了15个柑橘全爪螨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交流模式,结果发现:(1)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的数据显示,15个地理种群中共发现22个单倍型;基于核ITS1序列的数据,共发现134个单倍型。综合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推测,15个柑橘全爪螨地理种群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可能是该螨在各地能够频繁成灾、对杀螨剂快速产生抗性的遗传基础;(2)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图显示,来自同一种群或相同柑橘种植区的柑橘全爪螨的cox1单倍型或ITS1单倍型,均未能聚集在一起。AMOVA分析表明,柑橘全爪螨在本论文所涉及的长江中上游(UMYR)、云贵高原(YGP)和华南(SC)等3个柑橘种植区间无显著的种群遗传结构。如果分析时去除云南玉溪和湖北丹江口种群时,仅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数据的AMOVA分析发现,柑橘全爪螨在3个柑橘种植区间存在显著的种群遗传结构。仅基于核ITS1序列数据的AMOVA分析表明,当来自长江中上游柑橘种植区(UMYR)和云贵高原柑橘种植区(YGP)的种群作为一个组群时,柑橘全爪螨存在显著的种群遗传结构。此外,基于核ITS1序列数据的AMOVA分析还发现,寄主植物对柑橘全爪螨种群遗传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总体上看,柑橘全爪螨大多数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受到部分种群之间存在高水平的基因流、保留有较大的祖先多态性以及自然选择(如寄主植物、杀螨剂等)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3)尽管大多数种群间遗传分化不显著,特别是一些地理上相距很远的种群间还存在高水平的基因流(如眉山和广东种群间),但基于两种分子标记的Mantel检验结果均表明,地理隔离仍然是柑橘全爪螨种群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柑橘全爪螨体小、无翅,主动迁移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柑橘全爪螨的长距离迁移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柑橘种苗的运输等人类活动;(4)基于两种分子标记的中性检验、误配分析及星状分布的单倍型进化网络图均支持,柑橘全爪螨在历史上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及柑橘全爪螨快速发展的抗药性问题,在制定该螨的控制策略时,对于抗性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扩散及进化应予高度重视。
   3.采用Long-PCR和Sub-PCR技术,克服了叶螨线粒体基因序列高A+T含量及基因高度重排等因素造成的PCR扩增、测序困难等问题,成功测定了柑橘全爪螨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柑橘全爪螨全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特点:(1)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组在目前已测序的节肢动物中最小,但并不缺失经典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所包含的37个基因;(2)与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的模式排序(鲎的线粒体基因排序)相比,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组发生了一系列的重排事件,其中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区块的倒位最为显著,此外,24个RNA基因也高度重排;(3)柑橘全爪螨线粒体最大的非编码区长度仅为57bp,完全由碱基A和T组成,且可形成稳定的茎环二级结构,推测该非编码区是线粒体控制区;(4)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组具有极高的A+T含量,在已测序的蜱螨线粒体基因中仅略低于苹果全爪螨。这种高的A+T含量,也反应在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上,即以A或T结尾的密码子,占绝对优势。在62种无脊椎动物线粒体密码子中,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组仅使用了其中的57个密码子,而未使用5个富含GC的密码子。此外,与大多数后生动物相反,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组J-链的GC-偏斜为正值;(5)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组中仅3个tRNA基因(trnN、trnL2和trnK)能形成经典的三叶草结构,而其余19个tRNA基因均缺少D-臂或T-臂;trnI的反密码子环为非典型的8个核苷酸,trnM和trnS1在反密码子茎上各有1个碱基错配,13个tRNA基因在氨基酸接受臂上存在1至3个不等的碱基错配;(6)柑橘全爪螨线粒体基因组2个rRNA基因发生倒位而由J-链编码,rrnL和rrnS长度的显著减小导致其丢失了多个螺旋结构,但与苍白纤恙螨(Leptotrombidiumpallidum)和户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具有相似的茎环二级结构。
   4.以全爪螨属的柑橘全爪螨(包括2个地理种群)、苹果全爪螨和叶螨属的二斑叶螨、神泽叶螨为对象,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从科内、属内和种内等三个层次,系统分析了叶螨线粒体基因组的分子进化特征及其遗传分化水平。结果表明:(1)4种叶螨线粒体基因组在已测节肢动物中最小,但均包含经典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所具有的37个基因。与其它蜱螨和节肢动物相比,叶螨线粒体基因组的相对减小,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编码基因、rrnL和控制区的长度都显著缩短;(2)4种叶螨线粒体基因排序完全一致,具有极高的A+T含量,蛋白质编码基因存在强烈的密码子使用偏向性,但全爪螨属物种未使用的富含GC的密码子数量略高于叶螨属物种;(3)全爪螨属物种J-链的GC-偏斜为正值,A+T富集区的二级结构具有2个茎环结构,而叶螨属J-链的GC-偏斜为负值,A+T富集区的二级结构仅有1个茎环结构;(4)4种叶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tRNA基因极不典型,19个tRNA基因均缺少D-臂或T-臂,有的tRNA基因甚至同时缺少D-臂和T-臂。此外,部分tRNA基因与邻近基因高度重叠,部分tRNA基因在氨基酸接受臂或反密码子茎上存在碱基错配,而trnI的反密码子环均为非典型的8个核苷酸。但是,叶螨的这些不典型tRNA基因不可能是假基因,因为22个tRNA基因序列在4种叶螨中高度保守,特别是反密码子臂;氨基酸接受臂上或反密码子茎上的碱基错配可通过转录后的RNA编辑而得以校正;在线虫中已证实,缺少T-臂的tRNA基因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不典型的tRNA基因在真螨总目中非常普遍。然而,由于对同时缺少D-臂和T-臂的tRNA基因是否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还未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功能性验证实验;(5)4种叶螨线粒体基因组的rRNA基因具有相似的二级结构,但柑橘全爪螨的rrnL有其余3种叶螨均缺少的H3螺旋结构。与5'-端相比,rrnL的3'-端在4种叶螨线粒体基因组中更为保守,特别是螺旋结构G16-G20,而rrnS二级结构中的19、21、32、33、49和50等6个螺旋结构最为保守;(6)基于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24个RNA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4种叶螨属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远大于属内和种内。二斑叶螨和神泽叶螨之间的P-距离小于苹果全爪螨和柑橘全爪螨间的P-距离,但远高于柑橘全爪螨两个品系间的P-距离;(7)叶螨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仅3个基因(cob、cox3和had1)的密码子数在4种叶螨中完全一致,其余10个基因的密码子数均不相同。序列进化分析表明,cox1、cox2和cob最为保守,表明适于叶螨较高分类阶元的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而atp8、nad2、had6和nad4L等4个基因的遗传分化较高,适于作为分子标记来研究叶螨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或界定近缘物种间的系统亲缘关系。
   5.基于已测序的28种蜱螨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在系统评价碱基组成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断法(BI)构建了蜱螨亚纲内各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尽管28种蜱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存在显著的碱基组成异质性,但基于PCG123、PCG12和PCG2等3个数据集构建的ML树和BI树,以及基于PCG-RNA和PCG1等2个数据集构建的ML树,均很好地反应出目前普遍接受的蜱螨亚纲内各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支持蜱螨亚纲中寄螨总目和真螨总目均为单系群的观点。寄螨总目的蜱目和中气门目均为单系群,蜱目由硬蜱和软蜱两个互为姊妹群关系的单系群构成,而中气门目中的植绥螨总科与皮刺螨总科互为姊妹群,两者再与胭螨总科构成姊妹群关系。真螨总目由绒螨目和疥螨目两个互为姊妹群的单系群组成;绒螨目的游殖螨亚目和寄殖螨亚目为两个单系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