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评价研究——基于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乡葡萄村的实例分析
【6h】

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评价研究——基于重庆市彭水县龙射乡葡萄村的实例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是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测算与评价的实证研究。其意义在于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评价和对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成因及相关政策建议的研究,以补充和完善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关研究的内容,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掌握该类研究的进展。分别对农村劳动力的范围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行界定,并对农村劳动力的类型、转移的类型、转移的动因、转移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分析。就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划分依据和类型进行阐述,确定总量上、结构上与综合层面上的具体判定方法构建测定劳动力过度转移程度的模型。结合入户调查的资料,对观察点的劳动力转移程度进行测度和评价,对其过度转移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和流动方式多种多样。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达的区域像都市发达经济圈,分离型转移占比重较大,本村经济不发达的多以兼业型转移为主。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即政府组织流动、民间组织流动、亲朋好友带动、无目标的盲目流动,就本村而言,亲朋好友带动在四种流动方式中占绝对比重,无目标盲目流动在不断下降,政府组织流动和民间组织流动虽然比重小,但却是在不断提升。本村劳动力转移首先表现出结构上的过度,然后才是总量上的过度。在总量上葡萄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占剩余数量的百分比在100%~110%这个区间内,其劳动力转移是轻微过度的。而在结构上,全村表现出青壮年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和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转移过度。当劳动力转移程度达到一定的临界水平后,农业生产所受到的不利影响会随着其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结构上的过度转移,严重导致农业生产后劲不足。具体表现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宗的和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大农作物单产会随着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增大而减小、甚至出现撂荒现象。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特性,虽然劳动力过度转移对农业基础建设影响的差别很小,但劳动力的过度转移加剧发展农业基础建设的困难性。
   根据总体思路的基本内涵提出本文的政策与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对策是:第一,构建劳动力转移程度测度体系,以掌握劳动力转移程度变化过程。向相关部门和领导者传送测评结果,以便于其及时做出决策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二,发展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经济。只强调农民非农化而忽视农业发展的持续稳定性的难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同时,要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防止农村空心化,农民边缘化,农业退化,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经济利益,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发展乡镇企业一方面可以就地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减缓大量农民工给城市经济和城市居民带来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缩小城乡环境条件的差距,刺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打工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从根本上留住人才,促进基础农业的发展。第三,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当前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是,大多数优质资源都脱离农村而转向城市,出现结构上转移过度。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发展的桎梏,就必须先从教育入手,通过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并体会到新式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和科学种养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巨大推动力。其次,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应用效率和掌握能力,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再次,要努力转变新型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对农业的认识,改变他们的择业观念,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流砥柱,让更多拥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青年劳动力扎根农村,为新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因地制宜,实现农村劳动力由传统体力型农民向现代技术型农民转变,改变多年来由于农业劳动力不懂技术造成的农业发展低效的历史。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各项配套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更多有技术、资金、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第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优势产业的积聚效应,集中力量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只有当农民收入也稳步增加了,也才更能有力地吸引更多的农民投身到农业事业当中去,既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第五,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制度保障。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的就业信息提供服务,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服务,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当农村建立起城乡无差异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时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效应才能够迎刃而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