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煜词中“香意象”的美学探究
【6h】

李煜词中“香意象”的美学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五代词的创作背景及李煜词

第一节 时代背景:“花间词”与“南唐词”

第二节 帝王与阶下囚的特殊身份:大起大落的人生体验

第三节 李后主词综述

一、前后期词作对比

二、自然率真的词风

第二章 李煜词中“香意象”的美学解析

第一节 意象概念及“香意象”所指分类

第二节 “香意象”的内涵解析与文化映照

一、“香灰”类

二、“衣被香”类

三、“熏香”类

四、“美人香”类

五、“酒香”

六、“器物香”

七、“建筑香”

八、“景物香”

九、“饰物香”

第三章 “香意象”的美学意义解析

第一节 “香意象”作用倾向分类

一、与描写美人相关

二、烘托奢华的环境

三、烘托环境,引发情感

四、对美好事物的雅称

第二节 以“香”为审美视角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第三节 “香”是李煜“赤子之心”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第四节 古人审美化生活态度的显现

第四章 李煜词“香意象”在唐末五代的审美文化意义

第一节 李煜的特殊身份与“香”的不解之缘

第二节 “香意象”所折射出的中国香文化传统

一、萌发于先秦

二、初成于秦汉

三、成长于六朝

四、完备于隋唐

五、鼎盛于宋元

六、广行于明清

第三节 中国传统美学中“香”引发美感的特殊性

一、淡化嗅觉刺激,注重通感体验

二、消解欲念,注重情感营造“主观之香”

三、与其它艺术活动紧密相连,诗意化生活的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李煜以其帝王文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一颗“赤子之心”,在词作中留下了大量有关“香”的印记,不仅为自己的诗词注入了一股新鲜色彩,关注由“香”引发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借助“香意象”塑造了大量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当时宫廷用香的风貌,并参与到文人用香、制香的行列中去,是中国文人清新雅致、饶有情趣、濡养心性的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体现。李煜词中丰富的“香意象”促使我们从“香”这一独特的视角去了解中国传统美学,探究“香”如何从感官的刺激上升为美感体验,从而总结出中国美学中“香”引发美感的特殊性:淡化嗅觉,注重通感体验;消解欲念,注重营造氛围;与其他艺术活动紧密相连,诗意化生活的体现。其背后博大精深的香文化是其成长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濡养心性,追求典雅情致的生活态度是其文化内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