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中央山脊线坡地景观组成与空间分布研究
【6h】

重庆中央山脊线坡地景观组成与空间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山地景观

1.1.1 山地景观的定义

1.1.2 山地景观的构成

1.1.3 山地景观的特性

1.2 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异质性

1.2.1 景观空间结构

1.2.2 景观组成

1.2.3 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的研究方法

1.3 景观生态过程

1.3.1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1.3.2 径流分析

1.3.3 景观生态敏感度

1.4 重庆的山地景观研究现状

第2章 引言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地点

3.1.1 研究范围

3.1.2 研究区基本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总体景观、林地景观的组成与空间分布研究

3.2.2 景观梯度变化与不同空间尺度景观组成特点

3.2.3 生态敏感度与景观组成分布间的关系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总体景观组成与分布特点

4.1.1 研究区景观类型分类

4.1.2 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特点

4.1.3 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4.2 地形对景观组成的影响

4.2.1 不同坡度景观组成与分布特点

4.2.2 不同海拔景观组成与分布特点

4.2.3 不同干扰条件下景观的梯度变化

4.3 研究区林地景观分析

4.3.1 林地景观的特点

4.3.2 林地景观的空间分布

4.4 不同空间尺度景观组成特点

4.5 地表径流、生态敏感度与景观组成分布间的关系

4.5.1 地表径流与景观组成分布间的关系

4.5.2 生态敏感度与景观组成分布间的关系

4.6 重庆中央山脊线的保护

4.6.1 重庆中央山脊线的保护的重要性

4.6.2 重庆中央山脊线的保护策略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5.2.1 山地景观空间布局的的建议

5.2.2 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致谢

展开▼

摘要

文章选择具有典型山地景观特色的重庆中央山脊线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样方与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借助AutoCAD、AdobePhotoshop、ArcGIS9、Fragstats3.3等分析软件,首先,对研究区景观进行分类,研究总体景观组成结构与分布特点,包括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与组成特点、不同海拔与坡度景观组成与分布特点、以及不同干扰条件下景观的梯度变化;然后,分析了林地景观类型、组成特点与分布、及其随海拔与坡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其次,选择5个典型干扰地段,通过邻接格子样方调查,研究这些干扰条件下不同空间尺度景观组成特点与变化情况,并且探讨不同尺度景观的合理组成;最后,详细研究了地表径流及生态敏感度与景观组成分布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划分:林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耕地、水域六大类型,林地195.53hm2,占42.58%,斑块大小不一,异质性高;建设用地面积131.49hm2,占28.64%,斑块数目最多,斑块分布均匀;交通用地面积62.04hm2,占13.51%,斑块面积大小不一,其聚集度指数最低;未利用土地占12.82%,斑块数量较多,分布比较聚集;耕地和水域都很少。
   (2)坡度对研究区景观组成的影响很大,平坡建筑最多,比例高达39.90%,道路也很多,林地只有22.22%;平缓坡,建筑与林地的比例相当,道路相对较少;较缓坡,林地达到44.24%,多于建筑,道路比例为12.62%;缓坡林地远远多于其他三者,建筑比例减少到17.54%,道路比例下降为7.22%,其他景观相对较多;较陡坡林地最多,比例为49.41%,建筑占22.12%,道路只有6.23%,其他景观比例偏高;陡坡以林地和建筑为主,且林地稍多于建筑景观。
   海拔对研究区景观组成的影响也较大,低海拔建筑占27.51%,道路占18.13%,林地比例为33.25%,其他景观比例偏高;较低海拔,林地最多,占49.77%,建筑占30.51%,而道路和其他相对较少;海拔270-320m,林地为39.04%,建筑高达31.03%,较高海拔,林地只有26.45%,建筑稍多于林地,道路比例为16.17%,其他景观比例偏高;高海拔,无建筑和林地,主要为一些灌草丛、荒草地及少量道路。
   另外,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干扰条件下,建筑与道路都在减少,只不过减少的程度与快慢不同,并且两者的比例越来越相近,其他景观基本呈增加趋势;大多数干扰下林地呈增加趋势,且所占比例较高。
   (3)研究区共有七大林地类型,其中常绿阔叶林面积38.25hm2,占19.56%,斑块数目多;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42.45%,斑块数目最多,但大小参差不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30.18%,斑块数量较多;簇生叶林,斑块平均大小是林地类型中最大的;针叶林的分布最少,斑块平均大小最小;针阔混交林斑块19个,斑块团聚程度好;疏林地占4.02%,斑块面积小、数量较多,较为破碎。
   (4)随着研究面积的增加,即研究尺度的扩大,大多数干扰条件下建筑的比例呈减小趋势;道路的比例都大致递减;林地几乎都在逐渐增加,建筑干扰下林地虽然缓慢减少,但其所占比例仍然较高;而其他景观趋向于稳定在某一区间范围。
   (5)研究区整体生态敏感度较高,其中,极高敏感区占7.20%,主要集中在鹅岭公园半山腰和山顶;高敏感区占14.88%,大部分位于平顶山—土湾、红岩村及鹅岭公园西侧;较高敏感区占16.50%,分布比较零散,在平顶山外围和天地湖南侧比较多,在重庆市工业学校和虎头岩也有一些分布;中敏感区占17.12%,主要位于六店子和天地湖处,在虎头岩和李子坝也有分布;较低敏感区所占比例最高,为26.97%,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的红岩村、六店子及华龙桥周围;低敏感区的比例仅次于较低敏感区,大部分位于小龙坎与马家岩之间的区域,天地湖西侧及它与华龙桥之间也有一些呈块状分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