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米“熙布”仪式中的多元身份认同研究
【6h】

普米“熙布”仪式中的多元身份认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逻辑结构

一、普米“熙布”仪式的田野考察

(一)普米的生态、文化简述

(二)普米“熙布”仪式的流程

二、“熙布”仪式中的文化基因分析

(一)“熙布”仪式中的韩规崇拜

(二)“塔郎”卷轴画中的佛教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观

(三)“戎肯”送魂路体现的共同历史记忆

(四)“熙布”仪式中的本教文化

(五)口传经中的原始崇拜

三、普米人多元身份认同现状及分析

(一)普米人的多元身份认同现状

(三)韩规个人的多元文化认同

(二)普米人多元身份认同形成的影响因素

(三)普米人多元身份认同的特点

四、结论

(一)“熙布”仪式的文化基因塑造并强化普米身份认同

(二)当代民族认同下的选择性文化传承

(三)“熙布”仪式与普米多元身份认同的教育价值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熙布”仪式为切入点来论述普米人的身份认同。“熙布”仪式作为普米丧葬文化中最为隆重的仪式,是普米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普米人是基于族源、血缘、语言和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而强调的群体,其在我国民族识别工作中分别以云南省和四川省为分界认定为普米族与藏族。“熙布”仪式中的送魂指路、韩规崇拜、佛教、本教和原始崇拜等文化基因从不同层面塑造并强化了普米人的多元的宗教认同和普米人的族群认同;而在历史政治环境和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普米人慢慢形成了普米族认同和藏族认同。
  本文基于对普米“熙布”仪式的田野考察,探讨普米人的多元身份认同,继而阐释“熙布”仪式与多元身份认同认同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和教育价值。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叙述了“熙布”仪式的流程,并分析了仪式中的韩规崇拜、佛教生死观、族源历史记忆、本教文化和原始崇拜这五大文化基因。第二部分探讨了普米人的多元身份认同现状、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和特点。第三部分得出论文本文的结论:1.仪式中的文化基因塑造并强化了普米人的身份认同,对普米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基于普米人不同的民族认同和我国民族政策、经济发展等外力的推动,普米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选择性的传承和创造;3.仪式与认同具有生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发展和谐社会的价值;认为我国民族教育应与生活、自然和人文等融为一体,找准人、文化与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发展多元文化为路径的民族教育。本文末尾提出了文化人“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与教育发展的美好期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