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月》(October)与美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媒介问题研究
【6h】

《十月》(October)与美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媒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路径、方法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路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十月》与当代艺术的媒介

第一节 罗莎琳德·克劳斯的“媒介”理论

(一)“继承”与“反叛”——罗莎琳德·克劳斯

(二)罗莎琳德·克劳斯对“媒介”的理解

第二节 艺术的媒介

(一)媒介问题

(二)媒介:艺术的维度

第三节 《十月》与美国当代艺术

(一)为什么是《十月》?

(二)《十月》与当代艺术的内在关联

(三)当代艺术理论的体制化

第二章 从“复制”到“参与”的当代艺术

第一节 机械复制的影像

(一)摄影作为艺术

(二)机械复制时期的艺术观看

(三)超越“一分钟影像”

第二节 “真实性”的悖论

(一)影像悖论

(二)生活叙事与参与现实

第三节 生活作为一个摄影师

(一)破除“机械复制”

(二)作为在场证明的影像媒介

第三章 作为展示的媒介

第一节 展示的形成

(一)“别处”与“此地”的置换

(二)视觉渴求

第二节 隐喻性:作为展示的媒介

(一)媒介与生活的表达

(二)视觉化的事实

第三节 走向公众

(一)制造真实

(二)缝合现实与两种身份

(三)情感“木乃伊”

第四章 当代艺术的媒介问题

第一节 拆解后现代媒介

(一)《十月》与后现代主义批评

(二)重构当代艺术的媒介研究

第二节 媒介作为重要的解构对象

(一)挪用与统一

(二)观看与介入

第三节 影像就是媒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论文成果及科研活动

展开▼

摘要

当代艺术中,媒介问题已经成为艺术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沿袭传统并结合新的现实,包括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和艺术学在内的多学科均对此话题作出理论回应。本论文致力于归纳、分析美国艺术期刊《十月》(October)与当代影像艺术的媒介问题,联系媒介发展的历史现实,立足当代影像艺术的视觉批评,多维度地剖析《十月》期刊的媒介理论探析和批评话语的演变进程,及其内在逻辑。本质上是立足艺术学的研究。以英文文献为依托,以《十月》期刊为基点,基于该期刊不仅促使美国当代艺术理论知识生产专业化、理论化,而且利用其自身学术资源使得美国艺术史研究和批评成为世界艺术研究的重要砝码,更进一步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形成明确的导向。
  以影像艺术的媒介为线索,探索美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媒介问题。因而本论文的落脚点是以《十月》期刊编辑罗莎琳德·克劳斯(Rosalind Krauss)、安妮特·迈克逊(Annette Michelson)、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等“新艺术史批评家”为核心、以该期刊为学术权威的当代艺术评审机制。我们探讨的核心是《十月》及其编辑者们把当代影像艺术的媒介问题置入艺术实践、视觉表达和社会情境的语境中,并将当代影像艺术作品等同于文化加工的产品,促使每个影像都易于汲取艺术、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内重要驱动力之媒介的理解范式。
  由“十月与当代艺术的媒介”、“从‘复制’到‘参与’的当代艺术”、“作为展示的媒介”以及“当代艺术的媒介问题”等四个板块构成的论文主体。在研究思路上,提炼出一条《十月》期刊与当代影像艺术的媒介问题之辨析地思维逻辑。在研究方法上,将影像媒介的技术分析、文献与影像作品研读、文化阐释与逻辑思辨相结合,力争清晰地呈现对当代影像艺术之媒介问题的理论焦点。
  在艺术批评的变革发展中,构建当代影像艺术之媒介讨论的话题范式成为《十月》期刊和美国当代艺术研究的首要任务。自《十月》创刊以来,该期刊自命从对形式主义的革命到构建自身认知媒介的审视,不断引导和丰富美国当代艺术的理论研究。事实上,当代艺术的媒介研究走向了另一种理论形态,基于已有的理论形态的批评与反思:一方面,《十月》取得了美国当代艺术批评的主导地位,对当代艺术的批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十月》期刊以其学术理论体制化的构建思路,对媒介问题的本体分析、隐喻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艺术的媒介问题的理解,当代艺术的研究亦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