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6h】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评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评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评述

1.3 研究框架和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资料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产业结构的概念

2.1.2 三次产业的划分

2.1.3 经济增长的内涵

2.2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2.2.1 产值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2.2.2 劳动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2.3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

2.3.1 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3.2 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2.3.3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高度适应

第3章 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回顾及初步分析

3.1 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3.1.1 产值结构变动分析

3.1.2 劳动结构变动分析

3.1.3 产业结构变动效益分析

3.2 河南省经济增长分析

3.3 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3.3.1 理论模型设定与分析框架

3.3.2 变量与数据

3.3.3 实证过程及结果

第4章 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模型设定与分析框架

4.2 变量与数据

4.3 实证结果

4.3.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4.3.2 VAR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4.3.3 协整检验

4.3.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4.3.5 因果关系检验

4.3.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3.7 预测方差分解

第5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5.1.2 劳动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

5.1.3 三次产值结构存在进一步调整优化的空间

5.2 政策建议

5.2.1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5.2.2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2.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的胜利闭幕,产业结构调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相对于经济总量而言,经济内部结构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南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于2013年12月10日出台了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即河南省要成为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目前,中国正进行着区域经济格局调整,东部地区产业逐步向内地转移。在这战略机遇期,河南省能否利用自身后发优势实现产业竞争力质的提高,值得我们做出深入地研究与思考。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运用1978年至2012年的时间数列数据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发现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然后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预测分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而且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主要是通过产值结构来体现,并且产值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这种滞后位于合理区间内。虽然河南省经济增长迅速,但是河南省第一产业存在大量隐性失业,劳动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经济总量增长的要求。因此,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对河南省具有积极效应。本文最后基于国情和河南省省情,并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力求实现河南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