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缝匠肌穿支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6h】

缝匠肌穿支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缝匠肌穿支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一:缩写词

附录二: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1.通过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明确缝匠肌肌皮动脉穿支和肌间隙穿支动脉的区域分布特征,为缝匠肌穿支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依据。
  2.观察股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分布图像,测量股动脉等其它知名动脉所发出的主要穿支在体表距定位点之间的距离,获取统计学数据,为临床开展肌皮瓣的应用模拟皮瓣设计。
  方法:
  1.对12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新鲜标本逐层解剖,其中完整标本2具,于髋穴平面离断且股骨头完整的下肢标本10具。首先在完整尸体标本上于股动脉上段在体表的投影线上做垂直纵行切口,解剖寻找经缝匠肌及其内、外侧缘的穿支;然后在离断的下肢标本上结合缝匠肌走向及股动脉的体表投影,分别在缝匠肌内、外侧缘旁开5cm左右做斜形切口观察穿支分布情况。以上解剖均分别在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缝匠肌动脉血供特征,获取缝匠肌肌皮穿支和肌间隙穿支数目及优势血管区域分布特征。
  2.由影像科收集做下肢血管CT检查、且股动脉及其主要大的可见分支检查结果正常的病人50例,通过观察股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等主要知名血管所发出的主要分支(即与缝匠肌有关的穿支)血管的分布图像,测量股动脉及其分支所发出的主要的可见穿支在体表距设定标志之间的距离,所得资料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经t检验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处理。根据穿支大致分布特征模拟皮瓣设计。
  结果:
  由股动脉等主要知名动脉发出进入缝匠肌及其表面皮肤的穿支血管约7-12支,其中以缝匠肌中、上段的穿支分布较为集中。在缝匠肌上段穿支主要为股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其中股动脉发出肌皮穿支1~2支,管径(1.15±0.20)mm,蒂部长(0.50±0.10)cm。肌间隙穿支1~2支,管径(1.05±0.10)mm,蒂部长(0.25±0.10)cm;旋股外侧动脉发出0~1支肌皮穿支,管径(1.80±0.20)mm,蒂部长(3.25±1.10)cm。肌间隙穿支1~2支,管径(1.75±0.20)mm,蒂部较长(7.25±1.40)cm。在缝匠肌中段穿支主要为股动脉发出,平均3~4支,管径(1.30±0.20)mm。肌皮穿支蒂部长(1.20±0.10)cm,近端的肌间隙穿支蒂稍长(1.45±0.20)cm,远端的肌间隙穿支蒂部较短(0.95±0.20)cm。
  结论:
  1.缝匠肌中、上段的肌皮穿支和肌间隙穿支呈节段性分布,血供丰富。肌皮穿支与肌间隙穿支之间,各肌间隙穿支之间在皮下形成广泛的交通吻合。
  2.肌皮穿支变异较多,如血管细小,设计肌皮瓣需将蒂部相邻的肌间隙穿支包含在内以确保组织瓣成活。
  3.缝匠肌内、外侧缘的肌间隙穿支分布密集且位置相对恒定,也可以设计以肌间隙穿支为血管蒂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组织缺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