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ATB1和BRMS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相关性研究
【6h】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ATB1和BRMS1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SATB1与BRMS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一:部分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硕士学位攻读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SATB1及BRMS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IDC)原发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进一步分析SATB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寻找乳腺癌新的预后预测因素;比较SATB1、BRMS1在乳腺ID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的差异,并对SATB1及BRMS1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SATB1、BRMS1在乳腺IDC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临床标本分为4组: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原发灶29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原发灶2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17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组标本中SATB1、BRMS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乳腺IDC原发灶中SATB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学分级、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绝经状态、ER、PR、Her-2、Ki-67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⑴SATB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89.65%(26/29),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59.09%(13/22),癌旁组的阳性率为28.12%(9/3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TB1蛋白的表达在乳腺IDC原发灶组与癌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SATB1蛋白在乳腺IDC原发灶组的阳性率为76.47%(39/51),淋巴结转移灶组的阳性率为82.35%(14/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SATB1基因在乳腺IDC原发灶组的表达量是癌旁组的3.8819倍,其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癌旁组的5.6611倍、2.3610倍。SATB1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癌旁组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SATB1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灶组的表达量是乳腺IDC原发灶组的1.5642倍,在淋巴结转移灶组的表达量分别是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0726倍、2.5720倍。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灶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5、0.501;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ID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在乳腺IDC原发灶中,SATB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PR、ER、Her-2、Ki-67数值、病理学分级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⑹BRMS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20.68%(6/29),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31.81%(7/22),癌旁组的阳性率为87.50%(28/3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IDC原发灶组与癌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⑺BRMS1蛋白在乳腺IDC原发灶组的阳性率为25.49%(13/51),淋巴结转移灶组的阳性率为23.52%(4/1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⑻BRMS1基因在乳腺IDC原发灶组的表达量是癌旁组的0.3646倍,其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癌旁组的0.2755倍、0.5274倍。BRMS1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与癌旁组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⑼BRMS1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灶组的表达量是乳腺IDC原发灶组的0.9612倍,淋巴结转移灶组分别是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2720倍、0.6645倍。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灶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7、0.614;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灶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灶组与乳腺IDC原发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⑽在乳腺IDC原发灶组及淋巴结转移灶组中,SATB1与BRMS1在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SATB1蛋白、基因在乳腺ID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的增加而增高,表明SATB1的表达可能促进了乳腺IDC的淋巴结转移,可能成为乳腺IDC淋巴转移的预测因子。②BRMS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IDC原发灶组的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IDC原发灶组,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过程。③在乳腺IDC及淋巴结转移灶中,SATB1与BRMS1的蛋白、基因表达均无相关性,提示SATB1促进乳腺IDC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可能与BRMS1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