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孔雀胆》接受史研究
【6h】

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孔雀胆》接受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接受情况

(一)观众的热烈反映

(二)对主题的集中关注

(三)对艺术的零星阐释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接受情况

(一)对主题的重复阐释

(二)对艺术的创新阐释

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接受情况

(一)对艺术的多角度阐释

(二)新旧并存的主题阐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现代作家中郭沫若的地位不可忽视,在文学领域,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还是杂文郭沫若都有所涉及,其中诗歌与历史剧成就最大。在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中,《孔雀胆》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都是独特的。《孔雀胆》是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历史剧,描绘了元代阿盖公主与段功相爱,但最终遭到丞相与王妃的陷害双双死去的悲剧故事。作品创作初期至今,读者对《孔雀胆》的接受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将运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将文本放入文学活动的链条中加以考虑,探究不同读者在不同时代对文本的阐释,更加全面地把握文本涵义与特色。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指出不同时期读者的评价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侧重有所不同,并总结每个时期评价的优缺点,以及对后代及其他文学作品的接受的启发、教训与意义。第一部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接受情况:读者在这段时期对《孔雀胆》的演出与文本进行了评价,其中演出的评价侧重舞台效果与感人的情节,文本的阐释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侧重于政治评价,尤其是爱国主义与批判妥协主义主题影响最大,而艺术评价却很少,并且分散于政治评价之中,多为主题服务,没有独立地位;第二部分,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接受情况:此时虽然社会环境有所变化,国外的文学理论陆续传入,但是评价重点仍是政治方面,爱国主义与批判妥协主义主题的阐释仍然占据很大比例,政治评价呈现重复局面,文学价值不大,艺术评价与上一阶段相比有所增多,但仍然没有引起读者足够的重视,总体来说《孔雀胆》仍以政治主题评价为主;第三部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接受情况:这段时期的主题评价的主导地位下降,呈现新旧并存的局面,既有民族团结等旧的主题观点,又有人道主义等新的观点出现,艺术评价明显增多,占据主要地位,并且引入许多西方理论,深入挖掘作品内涵,观点新颖,不过也有读者一味求新导致理论、评论与剧本实际内容不符等问题出现。通读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找到,《孔雀胆》研究尚有以下可以完善之处:一、评价总体呈现出艺术与思想截然分开的现象;二、没有充分注意其戏剧的特点;三、没有很好地联系郭沫若的其它作品进行论述;四、文学史未能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没有关注读者的接受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