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研究(1891-1924)
【6h】

中国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研究(1891-1924)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问题提出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及廓清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一、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的历史条件与背景

(一)清末私立普通学校收录个别残疾女子

(二)政府政策为私立特殊教育和女子教育发展创设空间

(三)特殊教育和女子教育在西化教育影响下受到关注

(四)晚清民国时期国人对特殊教育认知逐渐改观

二、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概述

(一)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兴办的历史脉络

(二)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整体状况

(三)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基本特点

三、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的突出成就

(一)评估残疾女子状况,有的放矢办女学

(二)筹措专门经费,捐助特教女学发展

(三)特教内容中西合璧,教学方法手脑并用

(四)加强对外宣传联络,主动争取社会支持

四、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历史影响

(一)初创一批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

(二)开创残疾女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先河

(三)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有了专门的师资

(四)新理论、新方法渗入特教女学之中

五、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的现实启示

(一)政府重视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借鉴西方特教理论需与本土特教实际相结合

(三)特教学校间的联动有助于提升特教办学水平

(四)自主、自立是特教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关注性别差异可提高特殊教育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1891-1924年我国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创立与发展是其踏入以医学、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的科学发展门槛的重要历程,在我国近代特殊教育发展史中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残疾女子培养成“独立、可敬之国民”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成为该时期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走向的缩影。对这一时期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发展进行历史研究,从理论上可对1891-1924年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发展作系统梳理,为以后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史的研究作抛砖引玉之论;从实践上,对解答当前民办特教学校发展困境提供路径,亦能够为现当代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的自主发展提供启迪。
  本研究紧密结合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以1891-1924年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发展脉络为文章主线,在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建立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教育诉求下,从发展历程和突出成就角度,深入挖掘其发展过程中在课程设置、社会宣传、经费筹措等方面的特色,总结和凝练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建立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对当代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有益启示。文章初步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已有研究成果等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部分:以清末民初我国近代社会的政策走向、教育状况为背景,从发展诉求的视角,剖析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的萌发可能性、需求性,并对影响其发展的客观因素进行整体分析。
  第二部分:以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史的阶段性特征为基础,纵向考察我国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及突出特点,即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彰显出的教育性与养护性共生、宗教性与科学性同在、慈善性与营利性并存、自主性与依赖性相争。
  第三部分:对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破旧迎新的教育实践进行横向梳理;评估残疾女子状况,有的放矢办学等;筹措专门经费,捐助特教女学发展;教育内容中西合璧,教学方法手脑并用;加强对外宣传联络,主动争取社会支持。进而分析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办学主体的办学动因及教育思想,总结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
  第四部分: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的开创性历史影响:如初创一批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开创残疾女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先河;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有了专门的师资;新理论、新方法渗入特教女学之中。
  第五部分:结合私立特殊教育女子学校发展史的启示与经验,从国家政府重视度、特殊学校自主意识等方面对我国现当代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建设性期望:政府重视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借鉴西方特教理论需与本土实际相结合;特教学校间的联动有助于提升特教办学水平,自主、自立是特教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关注性别差异可提高特教实效性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