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依恋启动对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共情的影响
【6h】

依恋启动对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共情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文献综述

1.1 疼痛共情概述

1.2 依恋概述

1.3 依恋与疼痛共情的关系

2 绪论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

2.3 研究价值

3 研究一 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的疼痛共情的ERP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研究二 安全依恋启动对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共情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5 总讨论

5.1 依恋模式影响个体对他人疼痛刺激的共情反应

5.2 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对他人疼痛刺激的加工特征

5.3 回避型依恋个体对疼痛信息的双加工模式

5.4 安全依恋启动增加回避型依恋个体的疼痛共情

6 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点

6.2不足与展望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依恋理论认为当个体知觉到身体的、心理的或生理的威胁的时候,依恋系统能被激活。而且为了维持依恋系统的低活性,回避型依恋个体对威胁刺激注意警惕回避以及使用去激活策略抑制对威胁刺激的加工。研究指出当回避型依恋个体面对依恋威胁时,他们会寻求心理与身体上的距离,避免与他人产生情感交流,这些去激活策略会阻碍共情。威胁价值说认为对他人疼痛引起的是一种回避反应而不是共情反应。鉴于此,本研究认为依恋模式可以解释威胁价值说。而且研究表明安全依恋启动使得个体将会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注意他人的痛苦以及对他人的痛苦进行反应,所以本研究认为安全依恋启动会增加回避型依恋个体的疼痛共情。但是现有的关于依恋与共情的研究只是证明不同依恋个体的共情的差异和安全依恋启动促进共情,缺乏对于依恋模式与疼痛共情的研究,另外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共情的特征和缺乏疼痛共情的原因,以及安全依恋启动如何增加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共情都尚不清楚。因为ERP的高时间分辨率可以探索对刺激加工的具体过程。因此本研究使用ERP技术首先探讨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共情的特征以及缺乏疼痛共情的原因,然后进一步探索安全依恋启动如何增加回避型依恋个体的疼痛共情。
  本研究从疼痛共情与依恋模式的关系出发,集中探讨依恋模式是如何影响疼痛共情以及安全依恋启动如何增加疼痛共情。基本假设是,相对于安全型依恋个体,回避型依恋个体在依恋威胁启动下对他人疼痛刺激缺乏共情,而且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对他人疼痛刺激表现出早期注意警惕-回避,以及晚期认知控制加工弱于安全型依恋个体。安全依恋启动增加了回避型依恋个体对他人疼痛的共情反应,而且安全依恋启动减弱了回避型依恋个体早期注意警惕-回避以及增加回避型依恋个体晚期认知资源的投入。通过分析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对他人疼痛刺激的加工过程特点来解释其缺乏疼痛共情的原因。采用2依恋类型(回避型,安全型)×2启动条件(依恋威胁启动,中性启动)×2任务判断(疼痛判断,非疼痛判断)的混合实验。研究二通过分析安全依恋启动回避型依恋个体对他人疼痛刺激的加工过程的特点,探索安全依恋启动如何增加疼痛共情。采用2依恋类型(回避型,安全型)×2启动条件(安全依恋启动,中性启动)×2任务判断(疼痛判断,非疼痛判断)的混合实验。通过考察N100波、N200波和LPP波研究疼痛共情的脑电指标,研究一主要探讨通过依恋威胁启动,从不同加工阶段的特点探讨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共情的特征以及缺乏疼痛共情的原因,研究二探讨安全依恋启动如何增加回避型依恋个体的疼痛共情。结果发现:依恋模式影响个体对他人疼痛的共情反应。即回避型依恋个体面对他人疼痛刺激是一种回避反应而不是共情反应,而安全型依恋个体表现出共情反应;对他人疼痛刺激的注意警惕-回避和自上而下的加工,使得回避型依恋个体缺乏共情。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疼痛判断的反应时,疼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安全型依恋个体,而且回避型依恋个体在面对他人疼痛N200波和LPP波幅显著低于安全型依恋个体。结果说明了回避型依恋个体相比安全型依恋个体缺乏疼痛共情,是因为依恋威胁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对他人疼痛刺激的早期注意警惕-回避,晚期自上而下的加工-去激活策略;安全依恋启动增加了回避型依恋个体的疼痛共情。安全启动下回避型依恋个体面对他人疼痛的反应时、N100波幅和N200波幅与安全型依恋个体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安全启动下个体对他人疼痛的疼痛强度评分和LPP波显著高于中性启动下的LPP波。结果表明安全依恋启动增加了回避型依恋个体的疼痛共情,是因为依恋安全启动减弱了回避型依恋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警惕-回避,而且安全依恋启动增加了情绪调节水平使得回避型依恋个体有更多的认知资源加工他人疼痛刺激,进而增加了个体的疼痛共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