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音势”理论梳理及实践研究
【6h】

“音势”理论梳理及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选题缘由

1.2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价值与方法

2 “音势”的理论梳理

2.1 “音势”的产生和流变

2.1.1古代“音势”之论

2.1.2现代“音势”之论

2.2 “音势”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1“音势”与“accent”的关系

2.2.2“音势”与“重音”的关系

3 “音势”理论的实践研究

3.1 形态分析

3.1.1音强因素分析

3.1.2音高因素分析

3.1.3音时值因素分析

3.2 结构与倾向性分析

3.2.1结构分析

3.2.2倾向性分析

4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在2014年音乐美学高峰论坛中,学界专家曾讨论过对西方翻译而来的概念和范畴的运用,会不会导致一种错误循环这一问题”1理的必要性。“音势”一词广泛的运用在相关音乐文献中,但在多数文献中又存在与其相混淆的一个词----“重音”,并在中英文互译的过程中有“音势”=“accent”、“重音”=“accent”的现象。那么“音势”的内涵是否就等同于“重音”的内涵呢?如果等同的话,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指称?如果不等同的话,那么二者的差异又在什么地方?
  本研究梳理了“音势”概念内涵的流变过程以及“音势”与其密切相关的两个词(“重音”和“accent”)的关系,旨在明晰“音势”的内涵。关于“音势”的理论梳理,研究发现,音势是指由音强、音高和音长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凸显,以及由此形成的倾向性运动。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歌曲《龙船调》作为研究个案来具体说明“音势”理论的实践运用。关于“音势”理论的实践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当音势点落在句首上时,能够在旋律一开始就抓住听者的注意并和演唱者产生互动,对表演者和接受者都起到积极作用。第二,当音势落在衬词上时使旋律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第三,一句旋律中有多个音势点而造成有的明确、有的不明确,这提示音势倾向可能具有层级性。将内涵不明确的“音势”概念做出系统梳理,明晰其内涵,使其概念变得清楚明了,并用实证的方法对“音势”理论做出具体的实践运用,这既拓展了音势理论的实践性,也丰富了音势理论的内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