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撕裂与救赎——新世纪以来女性恋父症候的影像表述与现实关切
【6h】

撕裂与救赎——新世纪以来女性恋父症候的影像表述与现实关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恋父情结与影像表述概论

一、恋父情结的由来与形成动因

(一)恋父情结的由来

(二)“恋父情结”转化为心理暗疾的动因

二、恋父情结与中国影像表述

(一)历史想象中的恋父症候演变

(二)当代社会的少女窘境与女性恋父所指

第二章 撕裂与救赎:恋父情结的叙事表达

一、父爱缺席下的执念深陷

(一)父爱执念:爱是一成不变的信仰

(二)偶像执念:陶醉于想像性的他者形象

二、沉沦迷失后的救赎回归

(一)被动救赎:现实击碎的欲望泡影

(二)自主救赎:回归在于发现新的自我

第三章 美丽与哀愁:恋父情结的人物塑造

一、依附男权延伸自我型

二、个人主义爱无能型

三、摆脱焦虑坚韧勇敢型

第四章 影像与症候:影像表达的现实关切

一、离异单亲

二、社会分层

三、关爱失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自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离婚率持续走高,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愈发庞大。由于父母离异或缺席,家庭亲情和温暖缺失,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问题、生活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都不容忽视。在不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里,女童最基本的女性权利与尊严意识的建立是困难的。她们成人后的个人情感、婚恋状况值得担忧,相比于普通女性,她们更多的会在乎社会认同感,甚至会渴求代表权威的成熟男性对自己给予肯定。恋父情结的形成在女性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只不过区别在于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处理这种情结的方式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生长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这样一群女性已经长大成人,她们的个人情感、婚恋状况着实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所在。影像作为艺术,势必会将这类型的角色反映在艺术作品中。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结合影像叙事探讨影像中当代都市女性的恋父症候。
  本研究首先将古希腊神话与弗洛伊德理论相结合,从概念上解释恋父情结的由来与形成动因。从而结合我国影像作品以及社会实际情况,指出当代都市女性的恋父是焦虑的一种反映,一种在男权社会中对男权的过度依赖。同时指出,个人的精神危机是社会文化危机的体现,这也是本论文所研究的重点所在。然后把本文的重心落到对于影像中当代都市女性恋父症候的分类与解读上,分为两部分。女性由于成长时期父爱的缺席,内心极度渴求爱的补给。主要分为两种表现类型,其一表现在对于在生活里能够充当自己父亲角色的这样一位男人的执着爱恋;其二表现在对于自己所建构的爱人形象的一种痴迷。女性在渴望爱的补给基础上,受到社会商业化的影响而迷失自我,但最终在他人或自己的努力下走出迷雾。主要也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依靠外界的力量被动救赎;其二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力量主动救赎自己,而在这个过程里,每一个人走过的心路历程却是不同的,从中得到的感悟也不同,最终都收获了内心的宁静和幸福。之后,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分类探讨女性的撕裂挣扎与救赎解脱。其一,依附男权延伸自我型,她们柔弱胆怯,甘愿用依附男权的方式来延伸自我,生活在他人设立的保护屏里。其二,个人主义爱无能型,她们将全部注意力倾注在自己身上,意识不到自己缺乏爱的能力,习惯带有偏见的看待他人导致她们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其三,摆脱焦虑坚韧勇敢型,她们精神世界足够丰富,源于内心的强大力量支撑她们摆脱焦虑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笔者也在这里重点展现女性通过自身的独立自主来唤醒内心沉眠已久的女性意识,坚强勇敢走向阳光。最后,把女性在影像中表现出来的恋父症候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继续探讨女性会形成恋父情结的现实层面原因。可归纳为三大问题,分别是离异单亲,社会分层,关爱失调。离异单亲家庭成长的女性,更多的是在追求纯粹的父爱补给;受社会分层问题影响的女性普遍迫切需要依附男权,从而绕了一段弯路才回到正轨;在关爱失调家庭中成长的女性,成年后强烈需要得到父亲、丈夫、乃至社会的认同。最终在结语处呼吁社会和家庭能够重视子女的成长环境,而有以上问题的女性也要勇于挖掘内心的强大力量,勇敢走出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