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媒介形象研究——以1988-2016年《大学生》杂志封面为例
【6h】

大学生媒介形象研究——以1988-2016年《大学生》杂志封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大学生》杂志的影响力与群体基础

(二)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三)为何选择《大学生》杂志封面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媒介形象的研究综述

(四)《大学生》杂志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突破与创新

(一)选题对象的创新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论文拟解决问题

第一章 《大学生》杂志封面内容概述

一、《大学生》杂志基本情况概述

二、《大学生》杂志封面的研究维度阐释

(一)封面人物的基本呈现

(二)封面人物的角度呈现

(三)封面人物的形貌与着装

(四)封面人物及相关报道议题

三、《大学生》杂志封面的划分标准及其依据

第二章 大学生媒介形象的价值定位与深层分析

一、大学生媒介形象研究的理论支撑

二、《大学生》杂志封面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演变特征与根源探析

(一)1988-1992:反思与奋发

(二)1993-2001:理性与务实

(三)2002-2011:个性与时尚

(四)2012-2016:精英与多元

第三章 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整体取向与未来展望

一、从去政治“化”到去政治“话”

二、从群体化呈现到个体化彰显

三、从精英化追求到普适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大学生群体被称作是时代的“晴雨表”,他们有着对时代最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也最具新锐思想和超前意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有研究者称,研究青年群体就是研究祖国的未来。本文参照“媒介形象天然的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生产的结果”这一媒介形象的本质和生产特征论断,以《大学生》杂志创刊以来(1988-2016年)的封面为载体,以封面人物和相关封面文章议题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框架理论的动态建构出发,以媒介形象变迁视角探讨大学生媒介形象是如何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生产结果的。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大学生》杂志所有封面中的268张人物封面按不同类别进行数据的整合统计与分析,对该杂志进行了封面内容和研究维度的初步概述。第二章对《大学生》杂志封面大学生媒介形象塑造的价值定位与深层分析,在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研究相关理论的支撑下对《大学生》杂志封面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演变特征与根源探析进行了论证。并根据社会化进程中时代的变迁和该杂志不同时期不同理念影响下封面的明显变化,将该杂志塑造大学生媒介形象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媒介形象进行了解读。这四个阶段及其塑造的大学生媒介形象概括起来分别是1988-1992年:反思与奋发;1993-2001年:理性与务实;2002-2011年:个性与时尚;2012-2016年:精英与多元。第三章结合相关数据对《大学生》杂志在塑造大学生媒介形象时的整体取向进行了概括,得出了该杂志封面在大学生媒介形象塑造的历史中出现了从去政治“化”到去政治“话”和从群体化呈现到个体化彰显的取向,并综合以上取向提出了未来该杂志在大学生媒介形象塑造过程中要从精英化追求到普适式发展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