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外循环术后IL-18的变化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6h】

体外循环术后IL-18的变化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2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围手术期处理

2.4样本的采集和检测

2.5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情况比较

3.2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浆IL-18的比较

3.3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BALF中IL-18水平比较

3.4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浆与BALF中IL-18水平比较

3.5 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肺功能指标比较

3.6 血浆及BALF中IL-18与肺功能指标RI、OI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术后一般情况讨论

4.2 体外循环术后IL-18的变化与ALI的关系

4.3 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8的动态检测的意义

5.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细胞因子与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一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 在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变化及其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ALI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58.2±10.5)岁;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8±9.7)岁,术后未发生 ALI。分别在体外循环术前、术后1h、6h、12h、24h、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及BALF中IL-18水平表达。同时在上述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并计算比较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2种肺功能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及BALF中IL-18无明显差异,术后1h开始,血清及BALF中IL-18开始明显升高,术后12h达高峰,持续至术后48h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ALI组血清及BALF中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I组和对照组均术后6h开始血浆IL-18水平显著高于BALF(P<0.01)。ALI组患者手术后1h开始OI较术前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手术后6h开始OI较术前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6h后ALI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I组患者术后1h开始RI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6h开始RI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6h后AL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及BALF中IL-18水平与肺功能指标RI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94。血浆及BALF中IL-18水平与肺功能指标OI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87。 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IL-18在血清及BALF中表达水平增加并参与ALI损伤过程,其水平表达高低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其值越高,肺部损伤越严重。检测IL-18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了解体外循环术后ALI情况,可为临床病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 作者

    宋仁举;

  •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广东医学院;
  • 学科 胸心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程可洛;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术后; IL-18; 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