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随访以及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
【6h】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随访以及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致 谢

照 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乳腺叶状肿瘤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由良性上皮成分和恶性间质成分组成.叶状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过程不完全一致,病理学诊断为良性的叶状肿瘤可以出现复发,甚至转移,而诊断为恶性的叶状肿瘤经合理手术治疗后临床过程却较好.该实验通过随访分析,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电镜观察等方法,总结影响叶状肿瘤临床预后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临床实践方案,了解叶状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并寻找其恶性间质成分的组织学来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叶状肿瘤患者32例,复查所有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其中22例患者.收集其中石蜡包埋组织块保存完整者30例,以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30例乳腺癌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Ki-67、nm23、bFGF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30例叶状肿瘤的细胞标记物Vimentin、CK、Desmin和SMA的免疫组化染色情况.观察2例叶状肿瘤的超微结构. 结果:1. 32例叶状肿瘤中22例获随访3月~24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存活,其中6例肿瘤复发,1例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为92.9﹪,复发率为27.3﹪,转移率和死亡率均为4.5﹪.2. 叶状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良性16例、交界性9例、恶性5例,每类分级的病理学指标评分均值分别为3、9、13.3. Ki-67的表达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升高,除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nm23和bFGF的表达则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4. 30例叶状肿瘤均未见CK和Des表达,而Vim表达均为阳性,SMA表达6例强阳性,5例阳性,10例弱阳性,9例阴性.5. 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呈长梭形,细胞外有大量胶原原纤维,细胞核大,核外形不规则,胞浆少,细胞器少见.结论:1. 手术切除范围不够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且复发肿瘤比原肿瘤恶性程度更高.根据肿瘤大小及恶性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化疗和放疗对部分叶状肿瘤有效.2. 导管上皮周围是恶性叶状肿瘤细胞的主要增生部位,提示上皮成分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3. Nm23表达缺失可能是叶状肿瘤转移原因之一.4. 通过Ki-67、bFGF和nm23的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纤维腺瘤和各叶状肿瘤亚型.5. 叶状肿瘤肿瘤细胞的组织学起源是导管周围成纤维细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