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变化的观察
【6h】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变化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写词简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的观察

第二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变化的观察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研究进展

学习期间撰写和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转归、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介入治疗术对CHD患者心律失常、QTd以及HRV的影响及其意义,评价介入治疗技术对CHD患者病情转归、预后的影响,为CHD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入选病例分别于介入治疗术前1天及术后第4天由固定的专业人员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及心脏彩超检查,采集以下数据: ①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②R-R间期、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及QTd; ③正常R-R间期均值,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24小时内每5分钟节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24小时内每5分钟节段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所占百分比(PNN50); ④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①184例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的CHD患者纳入心律失常观察,其中PDA46例,ASD48例,VSD90例;184例患者中男76例,女108例,平均年龄16.9±13.4(3~74)岁。术前心律失常总发生率15.2%,术后新发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1.4%;PDA、ASD及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心律失常均以RBBB最多;ASD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成人组较儿童组均明显升高(p<0.05及p<0.01);极少数VSD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可发生间歇性CAVB,儿童患者发病的可能性更大。 ②180例CHD患者纳入QTd及HRV的观察,其中PDA45例,ASD46例,VSD89例;180例患者中男75例,女105例,平均年龄16.0±12.1(3~71)岁。PDA及ASD患者的QTd在介入治疗术前较对照组增加,术后显著下降(p<0.05),且Qp/Qs≥1.5的患者变化更明显;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QTd较术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延长(p<0.01),Qp/Qs<1.5的患者延长更明显。 ③PDA、ASD及VSD患者的HRV在术前、术后均显著降低(p<0.05),但介入治疗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PDA患者术前HRV的降低幅度在不同Qp/Qs组无显著性差异;ASD患者术前HRV水平与Qp/Qs呈负相关,而VSD患者术前HRV水平则与Qp/Qs呈正相关。 研究结论 ①本组CH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外科手术低,且严重心律失常少见;ASD患者左向右分流持续时间延长会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甚至影响预后。 ②ASD及VSD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均可发生各种传导阻滞,与封堵器或轨道钢丝刺激、挤压ASD及VSD周边组织,致组织水肿进而影响传导有关;调整手术操作可使部分传导阻滞消失,不影响介入治疗,术后延迟发生的传导阻滞经及时大剂量激素治疗后也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③PDA及ASD患者介入治疗后紊乱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得到纠正,心室肌电活动的一致性得到改善,QTd明显恢复;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QTd的延长可能与封堵器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刺激作用导致局部水肿进而影响传导有关。 ④PDA、ASD及VSD患者的HRV在介入治疗术前后均明显降低,介入治疗术后紊乱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得以纠正,HRV水平明显改善,优于外科手术。 ⑤QTd及HRV有望成为CHD介入封堵治疗远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