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健康教育对社区主观记忆障碍人群的干预效果研究
【6h】

认知健康教育对社区主观记忆障碍人群的干预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社区居民的痴呆风险相关知识及信念调查

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认知健康教育对社区主观记忆障碍人群的干预效果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主观记忆障碍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与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主观记忆障碍(subjective memory complaints, SMC)是指有或者无客观记忆障碍的个人主诉或抱怨记忆力下降,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客观记忆功能障碍。国际上尚无标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但是它作为正常老化和临床痴呆发展过程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前驱(Pre-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re-MCI)阶段,持续平均约15年将发展为MCI。故而,SMC人群应成为痴呆预防的重点人群。然而国内外对认知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特别是对痴呆风险因素的宣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改变的研究却非常欠缺。本研究旨在调查社区人群的痴呆风险相关知识和信念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认知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SMC人群对痴呆风险知识、改变生活方式以降低痴呆风险的动机或信念(本文以下简称痴呆风险控制信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以及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
  1.通过调查和分析拟干预地区的社区居民的痴呆风险知识、信念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的认知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2.重点探讨认知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SMC人群对痴呆风险知识、痴呆风险控制信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以及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1.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方便抽样法,统一组织调査人员对参加重庆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健康体检的居民进行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痴呆风险知识及信念。采用STATA14.0和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选取参加重庆市某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健康体检的50岁及以上人员,对其进行主观记忆及客观认知功能筛查,将符合标准的 SMC人群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卫生服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三个月的认知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T1)、群体干预后(T2)以及电话随访后(T3)三个时间点,运用痴呆风险知识问题、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以降低痴呆风险的动机量表(MCLHB-DRR)、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第二版(HPLP-II)分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痴呆风险知识、痴呆风险控制信念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进行评估,于T1和 T3时间点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II)对其日常生活记忆功能进行评估。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分析、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干预的效果。
  结果:
  1.社区居民的痴呆风险知识及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调查对象的痴呆风险知识及信念现状
  在3443名调查对象中,尽管55.6%的人曾接受过痴呆相关知识教育,但只有小部分人(18.8%)知道降低痴呆风险的方法,他们提出的各类方法所占比例为0.6%~12.3%,其中体育锻炼是最常提到的一个方法。此外,感知到痴呆易感性和的担心发生痴呆的人员比例分别占11.7%和36.8%。
  1.2 调查对象痴呆风险知识及信念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以是否知晓和是否提出具体方法为因变量(“是”=1,“否”=0),以人口学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痴呆接触史、自评健康状况和痴呆知识接受史)、有无SMC史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痴呆接触史、痴呆知识接受史和 SMC史是痴呆风险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
  以是否同意为因变量(同意=1,不同意=0),以人口学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痴呆接触史、痴呆知识接受史和SMC史是痴呆信念的影响因素。
  2.认知健康教育对社区SMC人群的干预效果
  2.1.认知健康教育对SMC人群痴呆风险知识的影响
  χ2检验结果显示:在群体干预后和电话随访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痴呆风险知识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认知健康教育对SMC人群痴呆控制信念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同一时间点MCLHB-DRR总分、HPLP-II总分差异均显著(P<0.05)。轮廓交互图形显示,MCLHB-DRR量表总分和HPLP-II分量表总分在干预前(T1)至 T2时间点上升趋势,在T2至T3时间点基本保持稳定;而对照组在T1至T3时间点基本不变。
  2.3.认知健康教育对SMC人群记忆功能的影响
  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同一时间点其RBMT-II量表总分及其三项分测验(故事即刻回忆、脸部再认和故事延迟回忆)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RBMT-II量表总分的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RBMT-II总分的时间主效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轮廓交互图形显示,在认知健康教育干预前和干预后,随着时间变化,对照组RBMT-II总分呈下降趋势,而实验组RBMT-II总分呈上升趋势。
  结论:
  1.社区居民包括SMC人群的痴呆风险知识不足,尤其是对通过保护和改善血管健康以获得大脑健康的理解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在社区开展认知健康教育尤其是针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十分必要及迫切。
  2.除外年龄较低、受教育程度较高、有痴呆接触史和无SMC史等因素,接受过痴呆相关知识教育的人拥有更多的痴呆风险知识。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对于增进社区居民的痴呆风险及预防知识是可行的。
  3.本研究所设计的认知健康教育干预方案能够提高SMC人群(痴呆高风险人群)的痴呆风险相关知识、痴呆风险控制信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日常记忆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