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QS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QS系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来自临床工作和临床课题的启发

1.2 选题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效应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毒力因子及QS系统的影响的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光动力学疗法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δ-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的消除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方法。PDT因它良好的疗效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的治疗,如痤疮、病毒疣等。此外,一些研究发现PDT对于细菌真菌及其生物膜(Biofilm,BF)的感染同样有效,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及一些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然而,很少有PDT对生物膜结构、功能以及其中作用的机制的研究。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形成和产生毒力因子的最重要的调节系统,而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相关研究中对QS系统及相关基因的影响从未被报道过。本研究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探索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杀灭作用及对其生物膜清除作用及机制。为我们临床应用ALA-PDT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建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模型,不同浓度的ALA、单纯照光、ALA-PDT分别根据分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2.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检测ALA在铜绿假单胞菌体内的转化;
  3.用XTT活菌定量实验检测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细菌的杀灭作用;
  4.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荧光染色,使用CLSM观察ALA-PDT对生物膜中活菌的杀灭作用及对生物膜三维结构的影响;
  5.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细菌及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6.毒力因子检测试验研究ALA-PDT对绿脓菌素和弹性蛋白酶分泌的影响;
  7.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基因的表达,研究ALA-PDT对毒力因子调控基因(phzH、LasB)与QS相关基因(lasI、lasR、rhlI、rhlR)表达的影响。
  结果:
  1.ALA孵育组在CLSM下可见大量砖红色荧光,而对照组在CLSM下未见无明显荧光;
  2.XTT活菌定量实验提示,ALA-PDT能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的活细菌,这种杀灭作用与ALA的浓度呈正相关,单纯ALA孵育、单纯照光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能产生光动力效应;
  3.从CLSM和SEM的观察结果看出,ALA-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与ALA的浓度呈正相关,且ALA-PDT能明显杀灭生物膜中的活细菌,同时破坏生物膜的三维结构,单纯ALA孵育、单纯照光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能产生光动力效应;
  4.从毒力因子检测试验看出,ALA-PDT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与ALA的浓度呈正相关,单纯ALA孵育、单纯照光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能对毒力因子的分泌产生抑制效应;
  5.从qRT-PCR试验结果看出,单纯ALA孵育和红光照射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调控基因和QS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只有ALA和红光照射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PDT作用,ALA-PDT能明显降低QS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这种对基因表达调控的抑制效应与ALA的浓度呈正比。
  结论:
  我们的研究初步阐明了ALA-PDT清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ALA-PDT产生的单线态氧能够产生毒性效应破坏靶细菌的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同时破坏了QS系统的基因和蛋白,这种对QS系统的作用进一步破坏了生物膜,同时减少了生物膜的复发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LA-PDT可以有效的杀灭体外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生物膜,为我们在临床中使用PDT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感染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PDT是目前对于耐药性或难治性细菌感染的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