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VPAC1受体放射性配体99mTc-TP1724的制备、性质鉴定及其动物体内研究
【6h】

VPAC1受体放射性配体99mTc-TP1724的制备、性质鉴定及其动物体内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写索引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99mTc-TP1724制备及其性质鉴定

2.1 99mTc-TP1724制备

2.2 99mTc-TP1724的性质鉴定

2.3 讨论

第三章 99mTc-TP1724动物体内实验研究

3.1 99mTc-TP1724正常大耳兔体内示踪动力学研究

3.2 99mTc-TP1724正常大耳兔体内SPECT显像

3.3 99mTc-TP1724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实验

3.4 99mTc-TP1724大耳兔炎症模型显像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在多种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G蛋白偶联受体中有一种被称为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IPR),目前发现有VPAC1、VPAC2和PAC1三种亚型。研究证实,VPAC1在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原发及其转移灶细胞中高水平表达,而 VPAC2仅表达于良性平滑肌瘤等少数肿瘤;VPAC1高亲和力结合位点(Bmax)是正常组织的22.5~57.9倍。因此,VPAC1是一较为理想的肿瘤分子影像与靶向治疗研究靶标,并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VIP受体显像研究探针均为VIP全分子或其类似物,皆能与上述三种受体亚型结合,故缺乏针对VPAC1的高特异性。
  课题组前期利用噬菌体展示肽库全细胞差减筛选技术,筛选并鉴定得到高特异靶向VPAC1的线性十二肽(GFRFGALHEYNS,简称VP2),其与VPAC1的结合亲和力显著高于天然配体VIP。本研究拟通过多肽化学合成技术合成VP2,同时在其氨基末端偶联甘氨酸-丙氨酸(D)-甘氨酸-甘氨酸-氨基丁酸[G(D)AGG-Aba]作为双功能螯合剂,探讨99mTc标记G(D)AGG-Aba-VP2(TP1724)的最佳条件,鉴定99mTc-TP1724的理化性质,研究其示踪动力学特性、正常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和动态显像变化特点,奠定以受体VPAC1为靶点肿瘤显像的基础。
  研究方法:
  1.99mTc-TP1724制备:化学方法合成并制备多肽 TP1724,99mTc的标记(SnCl2作为还原剂),测定标记率(纸层析法),比活度计算(直接法)。
  2.99mTc-TP1724多肽理化性质的鉴定:通过稳定性实验(体外)、一步法标记冻干试剂盒实验、HPLC(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SA(人血清蛋白)结合实验、Cys(半胱氨酸)置换实验和脂(油)/水分配实验。
  3.示踪动力学的实验:选取健康的家兔9只,俯卧固定于木质实验台上,每只经左侧耳缘静脉注射99mTc-TP1724200μl(37 MBq);分别在注射1.5min、5min、10min、30min、60min、120min及240min后从右侧耳缘静脉抽取血液并称重、测量放射性(cpm)。按血液密度1 g/ml计,经参考源校正,将血样品放射性换算成kBq/L。用药代动力学(DAS3.1.6版本)软件分析,智能化分析平均血液放射性的浓度-时间数据,判断99mTc-TP1724在健康家兔体内的最佳房室模型,并得到其药-时关系式及示踪动力学参数。
  4.正常大耳兔体内SPECT显像:Siemens Symbia T6 SPECT/CT,探头配备常规准直器(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能峰为140 KeV,窗宽为20%,矩阵128×128,Zoom(放大系数)=1.0。将家兔绑定在实验木板上(仰卧位),胸腹部对准探头视野中点。注射99mTc-TP172474MBq(经左侧耳缘静脉),然后以1帧/sec采集60 sec、1帧/min采集59min;分别于90、120、150、180和240 min经时间衰减校正各预置计时采集1帧。利用ROI技术,作出注射99mTc-TP1724后1h内动态影像的心、肾、肝、膀胱等组织器官T-A曲线。
  5.生物分布研究(正常昆明小鼠体内):35只小鼠分成7组(随机表法),5只/组。每只注入99mTc-TP1724100ul(3.7 MBq),经尾静脉注射入体内,分别在以下7个时间点(1.5min时、5min时、10min时、0.5h时、1h时、2h时与4h时)将小鼠立即处死,收集其血、心脏、肾脏、肝脏、肠、肺脏、肌肉(大腿)、大脑和骨(大腿)等组织器官称重,然后测定其cpm。经参考源校正后,换算为%ID/g。
  6.大耳兔炎症模型显像:取正常大耳兔3只,分别于右后肢内侧注射松节油500μl,常规饲养7天后形成局部无菌性炎症。Siemens Symbia T6 SPECT/CT,矩阵256×256,余参数同4。家兔绑定于实验木板上(仰卧位),胸腹部对准探头视野中点。99mTc-TP1724经左耳缘静脉注射74MBq,并于0.5、2和5h分别预置计时600s、636s、714s、801s、898s、990s采集静态图像1帧。利用ROI技术计算各时相点炎症灶及其对侧正常软组织放射性的T/NT比值。
  结果:
  1.99mTc-TP1724制备:化学方法合成TP1724的纯度为97.80%;99mTc-TP1724的标记率为(96.57±0.71)%,其比活度(直接法)为(25.52±0.29)TBq/mmol。
  2.理化性质鉴定:在室温下,标记的溶液放置1h、2h、4 h后,99mTc-TP1724的RCP分别为(95.74±1.53)%、(95.50±2.06)%与(93.64±2.25)%。99mTc-TP1724一步法标记冻干试剂盒4℃保存12周,标记率均稳定在90%以上。温育99mTc-TP1724和正常人的血清,Sephadex G50柱层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的主放射峰形状与对照组的主放射峰形状基本上保持一致,保留时间均出现在第42管;实验组在第16管左右出现小蛋白结合放射峰,约占6.61%。HPLC显示:TP1724的保留时间和99mTc-TP1724洗脱液RP的时间基本上一致(大约10 min)。半胱氨酸置换实验显示,未结合99mTc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加。标记多肽脂/水分配系数lg P为-(1.99±0.02)。
  3.正常大耳兔体内示踪动力学实验:家兔血液平均放射性浓度-时间数据经 DSA3.1.6软件智能化分析判定,99mTc-TP1724的示踪动力学符合权重为1的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 t1/2α为(2.64±1.32)min,消除半衰期 t1/2β为(78.36±13.38)min,CL(清除率)为(122.15±56.33)ml/min。
  4.正常大耳兔体内SPECT显像:心脏、肝脏及双肾在1 min左右清晰显影,双肾和肝脏的影像随着时间渐渐地减弱;在5 min时大耳兔的膀胱开始显影,随着时间显著增强;0.5h时心脏、软组织放射性浓聚影大幅度消退,胆囊这时放射性浓聚影出现,肠道出现节段性很少的放射性分布;胃区在整个显像过程中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区,脑部表现为低放射本底影,颈部(包括甲状腺区)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影。
  5.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研究:99mTc-TP1724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1h时相的血液放射性比1 min时相下降了98.43%,而肾脏放射性下降82.14%;肝脏放射性10 min时开始下降,在0.5h时肠道的放射性开始增加;心脏、骨及肺脏的放射性快速地减少,大概在1h后与肌肉接近;脑部表现为持续性、低放射性分布。
  6.大耳兔炎症模型显像:炎症灶在0.5h左右开始显影,ROI技术分析0.5h、1h、2h、3h、4h和5 h的炎症侧/对照侧(T/NT)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2.19±0.12、2.17±0.11、2.05±0.13、2.02±0.15、1.96±0.19与1.68±0.21。
  结论:
  1.本课题研究制备99mTc-TP1724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保证标记率>95%(间接法标记),不需要分离纯化,可以直接应用;易于制备一步法标记冻干试剂盒,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2.标记率和比活度高,符合受体体内外研究要求;血液中快速清除,大部分排泄是经过泌尿系统;稳定性好、体内动力学性质优良。为进一步开展 VPAC1阳性肿瘤显像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