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
【6h】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绘画

第一节中国北方草原岩画

第二节壁画创作的广阔空间

第三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宫廷画创作

第四节文人画的典与雅

第五节形式美的民族文化基因

第六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绘画风格的谱系考略

第三章雕塑

第一节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早期雕塑遗存

第二节鹿石与石人

第三节玉雕1

第三节玉雕2

第四节青铜雕塑

第五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雕塑作品与他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第六节创作方法与雕刻工具

第七节从实用到审美的精神流变

第八节文化内涵的复杂与多样

第四章工艺美术(上)

第一节陶器

第二节瓷器

第三节金银器

第四节织品

第五节服饰习俗

第六节其它工艺品

第五章工艺美术(下)

第一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独特的手工艺技法

第二节耐久性与便捷性

第三节文化、审美内涵

第四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审美特点

第五节饰品与色彩的民族文化意蕴

第六节交流与变迁

第六章建筑艺术

第一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对于空间概念的独特理解

第二节中国北方草原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建筑——流动式毡房

第四节永久性建筑的出现

第五节实用的价值观与文化审美内涵

第六节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筑中的多元文化因素

第七章宗教造型艺术

第一节中国北方草原原始宗教艺术的原生态格局

第二节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与外来宗教

第三节宗教绘画与宗教雕塑

第四节宗教的建筑艺术

第五节精神依托的符号化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大事记1

附录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大事记2

附录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大事记3

附录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大事记4

附录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文化遗址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后记

鸣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所研究讨论的对象,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本文题目指称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限定于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这五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余涉及到柔然、乌桓等中国北方其他一些游牧民族的文化及造型艺术,文中偶有论述,并非本文研讨的重点。同理推之,本文研讨的时空界定,也是上述五个游牧民族相对活跃的历史时段和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蒙古高原。 另外,本文题目中“造型艺术”的概念限定在狭义的范畴,即: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几个造型艺术的主要方面。工艺美术的内容庞杂,因此分为上、下两章论述。宗教造型艺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亦另辟章节,探微钩沉。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回溯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史的角度切入,将造型艺术的主要门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置于中国北方历史的框架下和游牧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进行考察梳理。从史学、民族学、美学的多维视点,全方位探询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奥秘,以期获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美学依据,管窥其与生俱来的北方草原艺术风格的民族学成因。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发生、发展、交融和变异的轨迹与规律,首次引入“净美”的审美概念,揭示北方草原造型艺术的魅力所在。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典籍文献和出土文物相互补证的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探索使用了“五重比较法”来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即:本土的文献、本土的出土文物、外文的文献、域外的出土文物、民族的因素这样五个参照系,努力做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参照与实证支点。对于文中涉及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研究对象,力求给予准确的历史定位、恰当的价值评估和透彻的审美评价。 本文的框架结构共分八章,包括: 第一章:绪论。阐述撰写本文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之后概述了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绘画。重点讨论了中国北方草原岩画、北方游牧民族的墓室壁画、宫廷画和文人画创作,从民族文化基因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绘画的形式美; 第三章:雕塑。集中在鹿石、草原石人等雕塑作品的研讨上,并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玉石雕塑、青铜雕塑的内容有所涉及,强调了雕塑作为造型符号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工艺美术(上)。梳理了陶器、瓷器、金银器、织品、服饰等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常用的手工艺品,对其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并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第五章:工艺美术(下)。本章对上述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创造的各种手工艺品,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从饰品、色彩的审美特色、民族文化内涵、耐久性、便捷性、夸张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追寻其交流与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第六章:建筑艺术。分析了毡房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居所,同时对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城市建筑及陵墓建筑也进行了研讨,指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筑中多元文化因素的渗透及其实用的审美价值观; 第七章:宗教造型艺术。对于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宗教绘画、雕塑、建筑等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强调了宗教与艺术共生互补的内在机制及造型符号独特的表意功能; 第八章,结语。通过对于上述几个造型艺术门类的梳理分析,我针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发生、生存、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生活艺术化”、“艺术民俗化”、“宗教形象化”这三个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上的,其上支撑“艺术皆史”的学术命题。以求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同道的关注与批评。 相关的图片资料及表格,随文编排,以期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文中所引文献资料逐一注释说明,以使引经据典之论、发凡探微之说,言之有据。后附两个附录,将论文撰写过程中查阅梳理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大事记”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文化遗址一览表”一并刊出,附录所辑只是与本文有关的部分内容,并不全面,仅提供一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粗线条发展的备忘录,以备查阅之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