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研究——福建一个汉人家族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6h】

“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研究——福建一个汉人家族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学术史的回顾

一、1949年前,社会学、人类学视野下的社区/宗族研究

二、1949年后至改革开放前,社区/宗族研究及其质疑

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人类学视野下的社区/宗族研究

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视野下的宗族研究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田野选点与研究步骤

第四节本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二章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凤岗村落

第一节风岗村落概况

一、凤岗村落的基本概况

二、凤岗的村落历史

第二节金沙区域社会的发展历程

一、金沙各姓氏移居金沙的拓垦史

二、金沙区域社会的形成

第三节凤岗林氏家族的迁徙史

一、入闽福州、郡望莆田

二、云峰林氏——辗转仙游、永春

三、自云峰迁居金沙,再拓凤岗

第四节凤岗宗族型村落的形成

一、凤岗林氏家族来源

二、凤岗村落的形成

第三章凤岗的家户与经济变迁

第一节家庭、宗族与家族析义

一、近世以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

二、家庭、宗族与家族的析义

第二节凤岗的人口演变与家庭结构

一、凤岗林氏的人口演变

二、凤岗林氏的家庭结构

第三节凤岗林氏的家户经济变迁

一、明清至民国的家户经济

二、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家户经济

第四章 国家与宗族社会的复杂关系

第一节抗倭寇:对国家的另一种记忆方式

一、莆仙民俗:重新“做大岁”

二、抗倭寇:宗族社会对国家的另一种记忆方式

第二节三一教: “大传统”文化对地方“小传统”文化的型塑与建构

一、三一教的创立及形成

二、三一教文化在区域社会中的社会生活影响

第五章凤岗的亲属制度

第一节称谓与亲属制度

第二节基层市场区域与风岗的通婚圈

一、施坚雅的“基层市场区域”理论

二、凤岗的通婚地域

第三节风岗林氏的一个婚礼:家族社会关系网的体现

一、交礼仪的人员构成

二、交礼仪的礼金数量

三、婚礼所体现的家族社会关系网

第六章 乡族社会的村落信仰与风水观念

第一节祭祀圈与村落信仰

一、祭祀圈

二、金沙区域社会的宫庙及其祭祀活动

三、凤岗的凤灵宫及其游神仪式

第二节乡族社会的风水观念

一、关于风水的研究

二、金沙区域社会的风水故事及其解读

三、凤岗的风水故事及其解读

第七章讨论: “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的形成

第一节区域社会视野下的宗族发展

一、聚族而居格局下的乡族社会

二、区域社会视野下的宗族关系

第二节区域社会视野下的凤岗林氏家族

一、云峰林氏家族的形成

二、凤岗的拓垦与林氏家族的形成

第三节讨论:“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

一、 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滚雪球”模式

二、“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的形成过程

三、“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的微观解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福建一个汉人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历史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口述史为主要研究方法,在村落经济档案基础上,结合当地民间文献,如族谱、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以及民间流传的家族记忆、传说故事等社会记忆资料,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在金沙区域社会的视野下,将风岗林氏家族近500年的发展历程置入金沙区域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进而研究风岗林氏汉人家族。福建如傅衣凌先生所认为的是乡族社会,因此,金沙区域社会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乡族社会。风岗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仙游、永春、南安三县(市)交接地带的一个山区村落。凤岗林氏宗族自明中后期从一个外来姓氏迁入凤岗,至清后期凤岗成为一个宗族型村落。本文虽以风岗宗族型社区为着眼点,但并不局限于风岗村落,而是以风岗村落为网络结点,通过考察其经济生产、生活、市场、通婚圈、民间信仰、祭祀、风水观念等,并与邻近的村落进行比较,试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社会中展示村落的社会变迁,研究宗族型村落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宗族所历经的变迁,力图全息化地展示凤岗地域性宗族如何在绵长的历史长河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并壮大下来。也即笔者在对凤岗进行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凤岗村落的发展置入金沙区域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在区域社会史的视野下,透视并比较风岗林氏家族与其他家族发展的异同;在这个长的历史时段之中,更具“地点感”、“历史感”地呈现凤岗林氏家族的发展。 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指明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作为民族凝聚主体的汉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这种宏大的理论基础上,笔者具体而微地研究了凤岗林氏宗族的发展历史,相应地提出了“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的理论假设。该理论假设认为,在区域社会视野下风岗林氏宗族的形成得益于三大因素:血缘的先天性组织纽带、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以及泛家族主义观念的盛行。所谓“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即以蒲公英的生长来形容之,可将蒲公英的种子视为“泛家族主义观念”,而“土地”与各种“养分”等则是血缘的先天性组织纽带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而蒲公英成熟后的种子“随风飘落”大概可观之为:宗族成员随着社会时代与宗族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外迁,以至落地生根,重新发育成长,进而融入所迁入的区域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