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辛沪光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的研究与分析
【6h】

关于辛沪光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的研究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课题缘起

二、马头琴音乐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从作曲技术的角度研究马头琴音乐的意义

第一章 曲式结构的分析及主题的发展

第一节 曲式结构

一、总体结构

二、结构分析

第二节 主题的发展

一、主题的来源

二、奏鸣曲式中主题的贯穿发展

第二章 《草原音诗》中和声的应用与配器手法

第一节 和声的应用

一、整体调性布局

二、《草原音诗》中的和声手法分析

第二节 配器手法

一、根据音乐结构看每一部分的配器特点

二、通过音乐织体结构看配器手法

三、从协奏曲角度看配器

第三章 《草原音诗》的创作特点与历史意义

一、创作特点

二、历史意义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人物简介

附录2:关于马头琴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马头琴乐器在蒙古族民族乐器乃至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已经是蒙古族的一个象征。马头琴在其历史的进程中累积了大量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而由辛沪光创作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将蒙古族原生态音乐与交响乐这一西方音乐形式完美融合,对音乐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她运用蒙古族民间音调写出的作品将乐器的性能、演奏风格等方面达到了水平较高的一个领域。这为提高马头琴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有一定的贡献。另外,在对马头琴音乐的研究方面,诸多学者的研究普遍侧重于乐器的源流、性能、曲谱、演奏技巧和风格等方面,关于马头琴音乐理论研究的资料却提及较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音乐本体角度出发,根据搜集的调查资料,并对乐曲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的创作特点和历史意义。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一研究对象,主要是由于这部作品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的意义。由辛沪光老师创作的《草原音诗》作为我国第一部马头琴协奏曲,以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经作曲家改编创作后,不但将内蒙古民族特色的旋律和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而且还将马头琴这一民族乐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为马头琴器乐曲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基于研究对象的目的和内容,本文从作曲技术的角度对民族音乐《草原音诗》音乐本体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采用归纳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来综合分析作品中曲式、音乐主题、和声和配器等作曲技法,进一步探寻作曲家创作民族作品的理念。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由绪论和三个章节组成。绪论中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缘由、马头琴音乐的研究现状以及选择该论文命题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曲式结构的分析,第一部分将乐曲的总体结构和次级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曲式结构分析的同时,还对各结构中的主要音乐特点和创作手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着重对作品主题旋律分析,主要包括主题来源和动机、旋律特点和发展手法等。
   第二章,创作技法上主要从和声和配器两个方面分析。本章第一部分一和声的应用,先概述全曲调性布局,再对全曲各种和声手法进行分析,从而充分表现乐曲和声创作的民族性。第二部分从横向音乐结构中、纵向音乐织体层次上看配器的特点,并针对协奏曲的特点分析配器手法。
   第三章,创作特点和历史意义,这一章中第一部分对乐曲曲式、主题旋律、和声、配器的创作手法进行总结。第二部分对马头琴协奏曲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和传承性四个方面的历史意义做出客观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