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研究
【6h】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缘起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1.3.1 关于语言本质的研究

1.3.2 关于民族语言重要意义的研究

1.3.3 关于语言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

1.3.4 关于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研究

1.3.5 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框架

1.5.1 核心概念阐释

1.5.2 研究主要内容

1.5.3 研究思路框架

1.5.4 研究进度安排

1.6 研究重点及难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7 研究主要创新点

1.8 研究不足及设想

第二章 从语言本质看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

2.1 现有典型语言本质理论述评

2.1.1 语言工具论

2.1.2 语言符号论

2.1.3 语言本体论

2.1.4 语言实践表现符号论

2.2 语言实践人文文化论概说

2.2.1 文化概念的考量

2.2.2 文化本质探析

2.2.3 人文性探析

2.2.4 语言实践人文文化论的涵义

2.2.5 语言实践人文文化论的重要意义

2.3 从语言实践人文文化论看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

2.3.1 民族概念的文化性及其启示

2.3.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及其启示

2.3.3 从语言本质看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

第三章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发展历程概览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概述

3.1.1 坚持民族平等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总方针

3.1.2 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1.3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1.4 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事业

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述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特征分析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综述

3.2.1 开创阶段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1949-1956)

3.2.2 曲折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1956-1966)

3.2.3 十年动乱时期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1966-1976)

3.2.4 恢复、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1979-1984)

3.2.5 体制改革阶段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1985-1999)

3.2.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2000年至今)

3.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特征分析

第四章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成效分析

4.1 当前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及类型划分

4.2 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基本态势

4.2.1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面临的挑战

4.2.2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难得机遇

4.3 当前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状况的实证分析

4.3.1 调研问卷工作概况

4.3.2 民族高中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状况分析

4.3.3 预科班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状况分析

4.3.4 大专、本科班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状况分析

4.3.5 少数民族学生学校用语与家庭用语情况的对比分析

4.3.6 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情况分析

4.3.7 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语言文字书写情况分析

第五章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成效归因分析

5.1 民族学校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政策导向及其成效分析

5.1.1 民族学校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现有政策导向概述

5.1.2 民族学校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实际运行状况分析

5.1.3 民族学校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现有政策缺失分析

5.2 民族学校教学评价与升学考试政策导向及其成效分析

5.2.1 民族学校教学评价与升学考试相关政策概况

5.2.2 民族学校教学评价与升学考试民族语言相关政策概况

5.2.3 大学预科选拔制度相关政策概况

5.2.4 民族学校教学评价与升学考试政策成效分析

5.2.5 民族学校教学评价与升学考试现有政策缺失分析

5.3 教师及公务员等公职考试和录用相关政策导向及其成效分析

5.3.1 教师考试录用方面相关政策导向概况

5.3.2 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相关政策导向概况

5.3.3 少数民族学生对教师和公务员录用考试用语的意愿情况分析

5.3.4 教师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现有政策缺失分析

5.4 干部选拔、职称评审相关政策导向及其成效分析

5.4.1 少数民族干部选拔方面的现有政策概况

5.4.2 教师等职称晋升考试中民族语言顶替部分外语态度的情况分析

5.4.3 职称评审、干部选拔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关现有政策缺失分析

5.5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政策导向及其成效分析

5.5.1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关优惠政策

5.5.2 少数民族学生对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语言考试建议情况分析

5.5.3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现有相关政策缺失分析

第六章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探讨

6.1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应遵循原则探讨

6.1.1 基于语言实践人文文化本质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原则

6.1.2 基于三大社会理论的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原则

6.2 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相关政策性建议

6.2.1 民族学校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政策性建议

6.2.2 民族学校日常考试评价与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相关政策性建议

6.2.3 其他方面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性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及问题调研问卷

附录二:关于成立中国双语教学领导小组的建议

附录三: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拥有该少数民族语言人民群众的重要信息和思想交流工具,是该民族独特思维方式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体现,承载着该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蕴含着该民族深厚的民族情感,往往是该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在迎来难得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国家政策的高度审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问题,进而从国家政策创设、完善和执行的角度,借助国家政策的保护、扶持和促进来破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困局,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针对以上重要问题,本论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以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已有语言本质理论的探讨与分析,阐明了笔者对语言本质的实践人文文化论观点,之后结合对文化、民族等重要概念的重新认识,以语言实践人文文化论的视角论述了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进而本文概括性地回顾和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重要政策,并对以上两阶段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的所呈现的特征进行了概要性分析。接下来,本研究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在取得较为翔实丰富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的成效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所存在的缺失进行了归因分析,力求探明影响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性因素。最后,本研究以语言实践人文文化理论为依据,结合理性选择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三大社会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导向原则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探讨,并结合以上理论针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政策性建议。
   第一章:绪论。本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背景及缘起、选题目的及意义,综述了与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设计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框架,明确了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现存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第二章:从语言本质看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本部分通过对现有典型语言本质理论的述评,结合对文化、民族等重要概念的重新认识,提出并阐明了笔者语言实践人文文化论的观点,进而运用实践人文文化论的观点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章: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发展历程概览。本部分主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及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进行了概括性回顾与梳理,勾勒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对呈现特征了概要性分析。
   第四章: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成效分析。本部分在对我国语言使用状况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语言传承基本态势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五章: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相关政策成效归因分析。本部分主要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及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现实状况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民族学校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民族学校教学评价与升学考试、教师及公务员等公职考试和录用、干部选拔与职称评审、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诸领域所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性因素。
   第六章: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探讨。本部分基于语言实践人文文化本质理论及理性选择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三大社会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原则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最后针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政策性建议。
   结语。本部分主要对本论文所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情况进行了概括性总结,进一步指明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并表明了本论文对研究主题的基本看法。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一是在于在对语言本质理论的探讨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阐明了语言实践人文文化论的观点,并以此为视角,结合理性选择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功能主义理论等三大社会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政策诉求及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政策导向原则进行了理性探讨。二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及数据统计分析对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现实状况进行了反映和揭示并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各方面政策性因素。三是结合理性分析与实证研究,针对相关具体问题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语言传承,有助于实现我国语言和谐、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