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旗社会背景下的清末茶馆研究
【6h】

京旗社会背景下的清末茶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动态

1.2.1 中国茶馆的综合研究

1.2.2 特定区域的茶馆研究

1.2.3 北京茶馆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北京茶馆概况

2.1 北京茶馆的兴盛背景

2.1.1 清代以前的北京茶馆

2.1.2 清代北京茶馆发展的背景

2.2 北京茶馆的分类

2.2.1 大茶馆

2.2.2 清茶馆

2.2.3 书茶馆

2.2.4 野茶馆

2.2.5 其它类型

第3章 茶馆的分布与经营

3.1 茶馆的分布

3.1.1 内城茶馆的分布

3.1.2 外城茶馆的分布

3.1.3 以特定因素为导向的分布

3.2 茶馆的经营特色

3.2.1 茶饮与食品的结合

3.2.2 与休闲活动的结合

3.3.3 与其它行业的结合

第4章 茶馆里的京旗群体

4.1 京旗茶客群体特点

4.1.1 参与阶层广泛

4.1.2 跨越性别界限

4.2 京旗在茶馆中的活动

4.2.1 消闲娱乐

4.2.2 曲艺活动

4.2.3 社交资讯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北京茶馆是中国茶馆文化的代表之一,清代以来,北京茶馆高度发展,既是包括京旗在内的大众消费空间,也是整个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茶馆作为京味文化的一个符号,其所承载的内涵丰富深刻,与京旗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京旗社会与茶馆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探索京味文化的变化轨迹。因此,本文选择京旗社会为切入点,运用历史学的理论方法,结合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着重考察清末京旗社会背景下北京茶馆的情况,追溯茶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繁荣背景、分布和分类情况、茶馆的经营内容等等。并从京旗的角度,探究旗人茶客的群体特征以及他们在茶馆空间中的消费活动,从中挖掘出茶馆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内涵,研究茶馆与旗人的互动关系,探析旗人社会变迁与北京文化的演变历程。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整理了清代以来北京茶馆的概况,包括茶馆的发展历程及其得以兴盛的背景,重点对北京茶馆进行归类并作简要分析。第二部分以茶馆为主体,着重分析茶馆的分布与经营特点。清代以后北京特殊的内外城格局,造成了茶馆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别,并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即内外城、郊外均有分布,而在繁华商业区、个别居民区又相对集中。同时还有以自然环境等因素为导向的特殊情况。茶馆在长期的经营中,茶水食品服务逐渐丰富,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并与其它行业结合。这些特点表明,茶馆功能趋于多样化,服务了旗人的生活。第三部分以茶馆中的京旗为主体,分析京旗茶客的群体特征及京旗在茶馆中的消费活动。群体特征主要有两个:参与的阶层广泛,跨越了性别的界限。这两个特征一方面体现了旗人的文化观念及当时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证明了京旗上茶馆消费的普遍性。京旗的消费活动类型众多,除了基本的饮食活动,还利用了茶馆相对开放的空间来展开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学习创新传统曲艺,并进行社交、传播舆论获取信息等。京旗群体通过这些活动完成了对茶馆公共空间的消费,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体现了茶馆的社会功能。通过以上不同角度的梳理,可以看到茶馆与京旗社会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京旗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对茶馆的影响;京旗社会对茶馆分布与经营的影响;茶馆对京旗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京旗社会与茶馆的互相结合,使旗民关系在茶馆中得到促进、北京城市文化在茶馆中得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