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防资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6h】

国防资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内容

第一章 我国国防资产保护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有关国防资产的现行规定

第二节 我国国防资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一、国防资产家底不清

二、层级委托代理导致管理主体缺位、越位并存

三、国防资产监管效率低下

四、传统的行政治理方式与法治化进程产生碰撞

五、新环境下相关法律概念的重新界定问题

第二章 国防资产保护所面临问题的成因

第一节 国防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一、社会性、公共性特点使国防资产易致流失

二、专用性、封闭性等特点致其难以实现增值

第二节 现行法律缺乏对相关问题的明确规定

一、国防资产的概念、分类

二、国防资产主管机关及其职权划分

三、国防资产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四、新环境下法律整体呈现的滞后性

第三节 国防资产所有权行使过程固有的复杂性

第三章 对国防资产保护的法律思考

第一节 明确国防资产的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 明确国防资产的合法产权主体

第三节 明确国防资产产权主体的财产权利

第四节 明确国防资产的产权监管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防资产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如何高效、完整、有效的对其进行保护,实现国防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国家国防活动意义重大。在我国,国防资产像其它国有财产一样,都面临着流失严重、权力行使主体界定不清,导致实践中行使主体缺位、越位并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国防资产应有效用的发挥,同时不利于我国国防事业的建设、开展,进而影响国防安全。因此,实现国防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强化对国防资产的监管和保护,防范国防资产的流失,已成为当前国防建设的当务之急。 我国现有关于国防资产的法律规定包括专门的法律规定,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军事设施保护法》以及与国防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法》、《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等。我国在现有的国防资产保护当中存在着家底不清、层级委托代理导致管理过程中主体缺位、越位并存,从而导致对于国防资产的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应有的监督约束机制等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防资产,这一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较强依赖性的特殊国有资产,其相关管理制度并未进行安排与创新,呈现出较严重的滞后性;传统的依托行政治理的模式与当今社会的法治化大环境存在冲突;同时,在国防资产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国原本对于国防资产的定义以及关于所有权归属是否需要重新界定的问题在实务界引起了争论。 国防资产保护过程中之所以面临上文提到的这些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国防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公共性、专用性以及封闭性的特点,导致其易致流失,管理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二是我国现行法律缺乏对于国防资产概念、范围、主管机关以及职权划分、约束机制等规定的不足;三是国防资产产权行使过程中本身存在的固有的复杂性;四是国防资产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的尴尬情境。 如何防范国防资产流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应在分析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的典型模式之后,借鉴其依法治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立法现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我国应首先明确国防资产的概念以及范围,进而确立国防资产的合法产权主体,明确国防资产产权主体的财产权利,明确国防资产的产权监管责任。在法律上形成完整、有效的依据,指导实践中的国防资产保护工作,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国防资产可控性流失,实现国防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佟晓娜;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阅春;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劳动经济;
  • 关键词

    国防; 资产保护; 问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