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凉山彝族”美姑地区苏尼信仰仪式音乐研究
【6h】

四川“凉山彝族”美姑地区苏尼信仰仪式音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立意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彝族宗教与其人员研究

二、凉山地区彝族仪式信仰研究

三、彝族音乐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整理(以民族音乐学为理论基础)

二、田野调查

三、案头工作

四、运用主位—客位与局内人—局外人双视角观念

五、运用象征人类学中的相关理论

六、信仰体系中仪式音声结构模式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背景介绍

第一节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背景介绍

一、地理环境

二、地方历史

三、民族来源

四、社会形态、结构和组织

五、宗教信仰

第二节 苏尼仪式渊源

一、苏尼及其仪式的产生相关背景

二、苏尼与彝族原始崇拜

三、苏尼与毕摩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苏尼信仰仪式及其音乐简介

一、“撵鬼”仪式

二、招魂仪式

三、其他仪式与社会职能

第三章 田野纪实

第一节、仪式环境

一、仪式地点与场所

二、仪式参与人员

第二节 仪式过程

一、撵鬼仪式(尼此戈)

二、招魂仪式(日枯)

第四章 苏尼仪式与仪式音声分析

第一节 苏尼仪式结构分析

一、结构特征与过程特征

二、苏尼仪式音声中两极变量关系

第二节 苏尼仪式音乐的形态分析

一、音阶及调式

二、旋律

三、节拍、节奏

四、曲式特点

第三节 器乐分析

一、乐器

二、乐器音乐分析与文化学阐释

第四节 音乐与仪式两者间互动关系

一、音乐对宗教仪式的作用

二、宗教仪式对音乐的作用

三、音乐与仪式的交融

第五节 舞蹈分析

第六节 苏尼的特技艺术分析

第五章 美姑苏尼信仰仪式音乐文化功能

第一节 苏尼信仰仪式音乐的宗教功能

一、美姑地区苏尼的宗教观念与象征功能

二、美姑地区苏尼的宗教情感与娱乐功能

第二节 苏尼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与反思

一、当代苏尼

二、旅游功能

三、怀旧功能

四、心理抚慰与情感寄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他们大部分居住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人口近800万。语言分为北部方言、南部方言。 本文选择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地区彝族的苏尼仪式及其音乐为研究对象。凉山彝族主要使用的是北部方言,也是自称为“诺苏”的彝族支系,他们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境内黄茅埂以东至金沙江畔,北至大渡河的地理区域。这里群峰罗列,峡谷纵深,山河奔腾,自然环境奇瑰而险峻。因为山水的阻隔,古老的彝族文化受汉文化及周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少,从而较好地保留了自身的特点。 本文研究的依据是基于丰富、翔实的田野考察材料,从音乐人类学仪式音乐研究的视角出发,将当代苏尼仪式中的人声、器乐以及具有仪式化特点的音乐,纳入整体的彝族祭祀文化的语境中进行综合研究。并对苏尼信仰这一文化现象、宗教性以及彝族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功能、传承与保护现状等,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与阐释。 彝族的苏尼信仰是整个彝族宗教的起点,不仅如此,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彝族原始社会各种文化形式的特殊源泉。彝族苏尼原始宗教信仰包括:万物有灵、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他们善祭祀,占卜和舞蹈,成为各种彝族传统音乐传播的载体。在这里,巫觋分为“苏尼”和“嫫尼”。“苏”在彝中是人的意思,而“尼”则除了有巫师的意思以外,还有跳动和舞蹈等意,他凭借附体的庇护神灵来与各种神灵、鬼魂交流。苏尼仪式渗透于社会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行为,体现出彝族人民宗教内涵、艺术审美与文化功能。 当前,彝族苏尼仪式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人类学、民俗学与民族学等学科,而极少从音乐学角度,并综合运用音乐人类学仪式音乐的研究方法,对苏尼仪式音乐及其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尝试运用以上提及的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苏尼信仰及其音乐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笔者结合并运用双视角研究方法对彝族苏尼仪式及仪式音乐进行分析评价,将苏尼主持的两个主要仪式“尼此戈”和“日枯”作为着重的论述对象。对仪式的整体过程和结构及其音乐形态进行分析。试图从仪式与音乐的互动关系中找出仪式与音乐是如何相互发展、相互促进以及相互依附的。并运用仪式音声理论,深入探究苏尼仪式音声所蕴含的信仰价值。 通过对苏尼仪式“尼此戈”和“日枯”这两个个案研究中可以看出,两者无论是在仪式结构上还是在音乐形态上,都具有同源同构性的特征。苏尼对彝族早期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它们各有植根的社会土壤,但在发展的初期,几乎都寄生在原始宗教的腹中。彝族宗教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形式在发生学和发育学上的事实,凸显出我们今日之所以必须研究原始宗教及其音乐的学术意义。如果我们想了解宗教和其他文化形式的本质和奥秘,就必须探索它们得以产生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 由此可见,在古老的彝族文化语境下,苏尼仪式及其音乐几乎成为一种活化石。如果我们今天想要探溯彝族音乐文化的源头,必须对彝族的“苏尼”及其仪式音乐给予特殊的关注,发现和探索它们发展的动力与原因以及产生的根据,并对其进行追根溯源的研究。也就是说,苏尼仪式音乐是彝族音乐的起源。 本文在田野考察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以音乐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等学科为角度,对苏尼仪式及其音乐进行梳理与分析。文章结构如下: 第一章背景介绍,包括对美姑彝族地区地理环境、地方历史、民族来源、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以及苏尼信仰的产生及特点进行简要描述。 第二章田野纪实,包括苏尼撵鬼与招魂仪式举行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研究者、作法结构、仪式过程和内容以及对彝族文化的影响的研究。 第三章仪式结构及其音乐形态分析,包括对仪式中所涉及音乐的调式音阶、演唱旋律、鼓点节奏、以及法铃节奏的分析。并着重阐释音乐与仪式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社会功能阐释,分别从苏尼仪式音乐的宗教功能、象征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对苏尼信仰研究,从宗教学角度研究的较多,而从音乐角度研究的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也很少,专门研究苏尼仪式音乐的论文尚未找到。这给本课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整理并分析搜集到的资料和实况录像,分别从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度,既融入又跳出,来对苏尼仪式及其音乐进行探究。此外还运用象征人类学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比较研究方法、音乐形态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逆向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将苏尼仪式音乐放入彝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研究,真实的记录并分析了苏尼仪式及其音乐,整理保护即将失传的音调,为彝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著录项

  • 作者

    谭嗣钰;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音乐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嘉雍群培;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四川; 凉山彝族; 地区; 信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