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研究
【6h】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与反思

1.中国民族艺术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2.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

3.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视角

1.文化多样性、多元文化主义相关理论

2.民族志传播学与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田野调查法

3.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4.数理统计法

5.移植法

第五节 主要内容与文章结构

第一章 跨文化传播语境中的中国民族舞蹈基本概念阐释

1.1 百川融汇——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民族舞蹈的内涵与外延

1.1.1 撷精取华——中国民族民间舞概念解析

1.1.2 锦绣杂英——中国民族舞蹈概念解析

1.2 源深流长——中国民族舞蹈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

1.2.1 天人合一——极天地之和,融万物于身

1.2.2 阴阳相和——阴阳相合乃生万物,或刚或柔各有其体

1.3 百态千姿——中国民族舞蹈的艺术特点与民俗本真

1.3.1 繁花似锦 百态千姿——中国民族舞蹈之艺术特点

1.3.2 辟邪趋吉 苦中作乐——民族舞蹈与中国人的“幸福观”

第二章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基本概念与历程回顾

2.1 金地拓荒——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解析

2.1.1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基本概念阐释

2.1.2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历程梳理

2.1.3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主体要求与宗旨

2.2 他山之石——中国民族艺术跨文化传播历程回顾与现状解读

2.2.1 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历程与现状解读

2.3 借梯登高—中国民族舞蹈在美国西部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与解读

2.3.1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三章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价值认识与主体分类

3.1 承扬文脉——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目的与意义

3.1.1 以艺术输出塑造文化形象,推进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3.1.2 文化多元主义和丰富世界舞台的需要

3.1.3 民族艺术的文化输出是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的需要

3.2 群英共舞——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主体分类与其不同诉求

3.2.1 针对文化精英的高端市场

3.2.2 针对青年学生的中端市场

3.2.3 针对大众百姓的大众市场

3.3 道器并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模式研究

3.3.1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与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

3.3.2 “系统研究模式”、“整体互动模式”与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

第四章 特色孔子学院的启示与特色课堂的构想

4.1 文化角逐——中国民族舞蹈与孔子学院的国家形象塑造

4.1.1 乐教与孔子教育体系的关系

4.1.2 避免游击战式的传播模式

4.1.3 为正统的中国民族舞蹈正名

4.2 文艺相推——中国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与特色课堂构建

4.2.1 遵循教材完整性原则

4.2.2 遵循教学渐进性原则

4.2.3 遵循教法的灵活性原则

第五章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形象的当代构建

5.1 大美不言——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形象与文化身份构建

5.2 翘首展望——中国民族舞蹈的跨文化传播趋势与对策

5.2.1 进入官方主流文化传播平台的发展趋势

5.2.2 集合“高、中、低”三大传播路径并置的传播趋势

5.2.3 “公助民办”和“公办民助”内外协作地推进跨文化传播

5.2.4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进入舞蹈学研究框架的发展趋势

5.3 知行并进——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学科构想

5.3.1 舞蹈传播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5.3.2 舞蹈传播学的理论定性和学科特色

5.3.3 舞蹈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国民族舞蹈海外传播调查问卷

附录三

附录四 海外舞蹈教师访谈提纲

展开▼

摘要

随着大学科综合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学科的发展呈现出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并行交错的整体趋势,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再是一个学科的内部问题,用整体的眼光扑捉事物之间的关联网是现代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跨学科的“对话”拓宽了“对话”各方的“知识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跨学科研究的倾向和思路正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逐渐清晰起来。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关注的不仅是舞蹈领域的实践问题,也是文化传播领域的学理问题。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对舞蹈传播事件进行舞蹈学与文化传播学意义上的双重考察将突破单值研究的局限性,为舞蹈研究提供了一种开放而多元的视角综合整理事件的全局。本文将借助舞蹈学、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围绕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困境、趋势、对策等主题,进行一次跨学科研究的尝试。 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有着多维的价值功能与历史使命。如果说“为艺术而传播”体现了其艺术价值的维度,那么“为传播而艺术”则彰显了其的社会价值的维度。中国民族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身体呈现方式,承载着和合、圆融、沉潜、阴阳、自由的东方身体美学理念,世界艺术形式的全面对话是文化多样性和艺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球化时代“以艺术传递文化”、塑造正面国家形象的战略需要。作为国家“软实力”工程和“文化走出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具有“跨越国界、跨越语言、跨越宗教”壁垒的传播优势,应充分发挥舞蹈世界性语言的“柔性力量”进行文化输出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不同文明的沟通搭建一座艺术之桥,传递中国和平崛起的信号。 近年来,虽然中国大力开展了一系列诸如“中华文化大乐园”、“四海同春”、“中华才艺大赛”等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的尝试与努力。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性、规范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的战略管理与规划,致使众多传播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由此,本文将围绕着“为什么传播”、“传播什么”、“怎样有效传播”的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为实现中国民族舞蹈的有效传播提供可资参考的实践模式和宏观指导。 本文将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介绍全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立场,提出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所在。第一章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族舞蹈等概念的阐释与解读,梳理出跨文化语境中中国民族舞蹈的内涵与外延,探析中国民族舞蹈的文化与艺术特点,论述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独特性与可行性。第二章对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历程进行回顾与梳理,以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为分析案例,通过作者田野调研数据的呈现,反观当下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的整体现状和传播困境。第三章对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主体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主体的传播诉求和传播定位,提出中国民族舞蹈跨文化传播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第四章围绕孔子学院等文化传播项目的分析,思考中国民族舞蹈进入孔子学院、构建特色课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象征符号的科学建构和有效利用。第五章以中国舞蹈学科的时代发展需求为切入点,提出构建中国民族舞蹈与跨文化传播跨学科建构的整体思路与基本方法,最终推出建立舞蹈传播学的初步构想。结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舞蹈学科架构的当代发展进行梳理与反思。

著录项

  • 作者

    王安妮;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朴永光;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风俗习惯;各国舞蹈、舞剧;
  • 关键词

    中国; 民族舞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