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6h】

论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学术研究回顾

(一)中国土司制度研究

(二)壮族土司制度研究

(三)壮族形成史研究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壮族地区羁縻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其民族发展状况

第一节 壮族地区的地理环境

一、壮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二、地理环境对壮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壮族地区羁縻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一、壮族地区羁縻制度的渊源

二、壮族地区羁縻制度的确立

三、壮族地区羁縻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羁縻时期壮族地区的社会状况

一、溪洞林立,缺乏整体性

二、社会治理成效有限、社会整合度较弱

三、小结

第四节 羁縻时期壮族地区民族的发展状况

第五节 羁縻时期壮族民族意识的萌芽

一、土俗字产生及流行,推动了民族意识的产生

二、歌圩形成及发展,民族意识得以孕育

三、区域性市场兴起,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第二章 壮族土司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第一节 壮族地区羁縻制度向土司制度的转化及原因

一、经济基础转变,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成

二、壮族地区形势发生变化,羁縻统治政策弊端显现

三、统治者经营壮族地区思想的转变

四、壮族地区特殊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壮族土司制度的确立

一、元代土司制度的新内涵

二、元代壮族土司的设置情况

三、元代壮族土司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壮族土司制度的发展

一、明代壮族土司的设置情况

二、壮族土司制度的发展

第四节 壮族土司对当地社会的治理及整合

一、大姓土司连片统治区域形成,社会整体性得到提升

二、设立各级土司组织机构,实现了对整个辖区的全面统治

三、通过联姻形成区域联盟,拓展了交流的空间

四、土兵戍守及出征,增强了民族的一体感

第三章 土司时期形成壮族共同体各因素的孕育与发展

第一节 民族形成相关理论及本文取向

一、“民族”与“族群”相关理论

二、壮族形成研究的理论取向

第二节 以“那”为核心生产方式的逐步统一

一、壮族地区悠久的“那”文化

二、以“那”为核心生产方式下内部经济结构的逐步统一

三、土司时期以“那”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对壮族形成的影响

四、元明土司时期壮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历史记忆的构建

一、布洛陀神话及信仰

二、土司对布洛陀信仰的利用

三、小结

第四节 共同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的认同

一、传统节日习俗

二、人生礼仪习俗

三、以捡骨葬为代表的葬制

第五节 区域性共同的宗教信仰强化了民族的共同心理

一、麽教

二、师公教

三、小结

第四章 土司时期壮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土司时期壮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强化

一、古壮字应用范围扩大,民族特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民间传统教育进一步发展,增强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三、圩市空前发展,扩大了各地交往的空间

四、壮族民族意识的形成及强化

第二节 “撞”的意义及土司时期壮族的族群支系

一、“撞”的意义

二、土司时期壮族的族群支系

第三节 土司时期壮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元代时期壮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分布大概情形

二、明代时期壮族共同体的发展及分布大概情形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研究古代壮族及其地方历史,无法绕开土司制度,它是壮族地方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央朝廷在壮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治理制度,土司制度在壮族地区历经了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约600余年的历史。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壮族”的形成是壮族地区历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其形成与壮族土司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考察壮族土司制度和壮族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文发现,作为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撞(壮)”族称出现并逐步统一的历史时段与土司制度在壮族地区形成和上升发展时期大致相一致,亦即壮族的形成及发展和土司制度在壮族地区的形成及其上升发展处在同一历史时段。除了族称外,作为壮族形成重要特征的许多因素也大都于土司制度在壮族地区的确立及上升期出现、孕育及发展。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应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并结合民族学、历史人类学等方法对壮族土司制度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及其对形成壮族各因素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全文的基本框架如下: 绪论,主要论述研究的缘由及意义,相关学术研究回顾,对研究对象及方法进行说明,理清研究思路,找出研究的突破点。 第一章,论述壮族地区羁縻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其民族发展状况。首先论述壮族生存的地理环境状况,并阐述其对壮族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其次从地理环境影响分析入手,考察了唐宋时期壮族地区羁縻制度的确立、发展以及壮族地区民族发展情况。 第二章,主要考察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在壮族地区确立及发展的情形。分析了壮族地区羁縻制度向土司制度转化的原因,对土司制度在元代的确立、特点、分布,以及明代土司制度的设置、发展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文章指出,壮族土司制度确立于元代,至明中期发展至兴盛时期,这期间,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土司的积极治理及整合,提升了壮族地区社会的整体性,充分表现了其在稳定社会、发展生产等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章,主要论述土司时期形成壮族共同体各因素的孕育及发展情况。对“民族”、“族群”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及分析,说明本文的研究理论取向。重点对这一时期壮族地区生产方式、内部经济结构、历史记忆的构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文章指出,随着土司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壮族地区社会各方面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各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撞”(壮)民族意识,这也标志着壮族共同体的正式形成。 第四章,主要论述土司时期壮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分布大致情形。首先叙述了土司时期壮民族意识的形成、强化情况及其原因。接着结合壮族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生产习惯以及“撞”的读音等对壮族族称含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壮族其他族群支系进行了简要考证和分析。最后对元明时期壮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叙述和分析,从中可看出元明时期壮族的分布及壮族共同体核心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的趋势。 结语,在全文论述的基础上概括和具体分析了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处于上升发展期的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