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稠油开发中油溶性降粘剂的研制与评价
【6h】

稠油开发中油溶性降粘剂的研制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稠油开发中油溶性降粘剂的研制与评价(第1部分)

稠油开发中油溶性降粘剂的研制与评价(第2部分)

展开▼

摘要

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倾向于优先开采轻质原油。近年来,随着常规原油的日益减少,世界石油产量中稠油的份额正逐渐增大。
  据统计,世界上蕴藏着巨大的稠油资源,其地质储量远远超过常规石油。目前,几乎所有产油国都已经发现了稠油油藏,世界上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委内瑞拉、前苏联等。我国的稠油资源也非常丰富,其资源储量约占总石油储量的25%~30%;而且分布非常广泛,已在15个盆地和地区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藏,其中四川、辽河、新疆、胜利和河南等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稠油产区[1]。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的塔河油田,已被证实的地质储量约为1亿吨,是我国的一个大型超深层特稠油油田。目前塔河油田主要采用井筒采油工艺技术[2],但在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地层高温条件下稠油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供油能力,由油井底流入井简,而随着向地面流动的过程中,稠油受温度、压力的降低及脱气等因素影响,粘度逐渐增大,在井筒中逐渐失去流动性,无法流到达油井口。因此,需要采用井筒降粘工艺技术。由于塔河油田的稠油具有流体性质特殊、粘度大和油井深等特点,国内外的稠油采油降粘工艺均不适用于塔河稠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塔河油田先后开展了油管电加热、电缆加热、电热吊杆加热等井筒加热降粘技术。但由于井筒加热降粘具有加热效果差、热能耗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腐蚀导致电加热绝缘性能差等缺陷,采油效果不理想。通过现场试验、推广和应用,针对塔河稠油井逐渐形成了掺稀降粘为主的井筒降粘工艺技术。掺油降粘工艺技术不但达到了降粘、降凝、降阻的目的,解决了井筒和地面问题,而且适用于不同产量稠油井的降粘举升,尤其对低产量、低油压和低井口温度的稠油井具有良好的产能。因此,掺稀降粘工艺基本解决了塔河油田的井筒举升问题[3,4]。
  目前,塔河油田掺稀降粘工艺主要包括掺水溶性化学剂降粘举升工艺和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掺水溶性化学剂降粘举升工艺在塔河油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筛选的水溶性化学降粘剂不适合高粘稠油井;二是加量浓度仍然太大;三是取样口设计不适合水溶性化学降粘工艺的评价;四是现场设备陈旧、老化。因此,塔河油田对稠油井主要采用掺稀油降粘技术。虽然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为塔河油田开发稠油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稀油与稠油之间较大的价格差异以及较大的运输费用,严重影响了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尤其随着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稀油资源越来越紧缺;而稠油产量不断增加,对掺稀油降粘的稀油量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降低掺稀比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课题基于这一趋势,拟开发一种适用于该油田的油溶性降粘剂,将掺稀原油和油溶性降粘剂二者有机结合,采用油溶性降粘剂和少量稀油能够较大幅度降低稠油粘度,以提高该油田的原油产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