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豆蛋白影响肾损害大鼠钙代谢的实验研究
【6h】

大豆蛋白影响肾损害大鼠钙代谢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致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钙离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离子,胃肠道、骨骼组织、肾脏为调节钙平衡的重要器官,共同维持着钙、磷代谢及骨代谢的平衡。肾脏是1,25-(OH)2D3的主要形成部位,又是PTH的靶器官和代谢器官,其对维持钙磷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体内有强大的保留和维持细胞外液中钙浓度的机制。当膳食钙严重缺乏或机体发生钙异常丢失时,骨骼钙可以转化为血钙,以保持血钙的稳定。当各种病因破坏肾脏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后,矿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肾功能持续降低时,会出现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而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被认为是导致一系列内分泌激素紊乱从而发生骨病的重要生化基础。慢性肾脏病与钙磷代谢紊乱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终末期患者肾性骨病的发生率为90%-100%。 当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的治疗主要是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补钙、低蛋白低磷饮食、充分透析。传统观念认为慢性肾衰患者的食谱中不包括大豆及大豆类制品,主要考虑其含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为避免进一步造成氨基酸代谢紊乱和血中氮质潴留,动物蛋白作为优质蛋白推荐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广泛应用。大部分有关慢性肾衰饮食护理方面的文献也主张这一观点。但研究发现,终末期肾病患者对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低于24%。 近年,大量研究显示,低大豆蛋白饮食可能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大豆蛋白能抑制肾小球高滤过及高压力,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尿蛋白,抑制尿钙排泄,大豆类物质包含的植酸能帮助控制血磷水平,大豆异黄酮促进骨健康等。国外文献提出,对终末期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加补钙、镁、VD、降钙素、大豆制品的联合方案可以被考虑应用于透析肾性骨病病人,但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具有高钙、完全蛋白及多种功能因子特点的大豆蛋白饮食是否改善肾损害者的钙代谢状态,大豆类制品能否加及肾损害者的食谱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 研究目的 旨在通过对肾损害大鼠喂养大豆蛋白、酪蛋白,观察不同组间大鼠肾功能、钙摄入、钙排泄、储留钙量等差异。为探索具有高钙、完全蛋白及多种功能因子特点的大豆蛋白,是否能成为肾损害患者食物的可行性提供实验室依据,并探讨混合食物中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适宜配比。寻找肾脏病饮食护理的认识差距,丰富肾脏病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对肾损害患者维持正常钙代谢状态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 材料与方法 选择3月龄健康断乳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质量从小到大排序采用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4组,每组10只。标准饲料对照组:喂食含有14%酪蛋白饲料;大豆蛋白饲料组:喂食含有14%大豆分离蛋白饲料;混合饲料Ⅰ组:喂食含有7%酪蛋白加7%大豆分离蛋白饲料;混合饲料Ⅱ组:喂食含有7%酪蛋白加14%大豆分离蛋白饲料。饲料采用AIN-93M啮齿类动物饲料配方。实验期腺嘌呤灌胃共21d诱发大鼠肾损害,同时各组大鼠喂食相应饲料6周。测饲料消耗量,24h尿量、尿蛋白、尿钙、24h钙表观吸收率、储留钙量,腹主动脉采血测血生化,杀鼠取股骨测骨钙、骨密度。四组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腺嘌呤诱发肾损害大鼠过程中,大鼠生长缓慢,瘦弱,掉毛严重,喜倦伏。尿蛋白定性试验持续阳性,尿量增多。肾小管损害明显。 4种饲料对试验大鼠的饮食顺应性及钙摄入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随实验的进行,大鼠尿钙排泄量呈增加趋势。四组大鼠的24h钙代谢指标差异显著(P<0.01),混合饲料Ⅱ组钙表观吸收率最低且存在负钙平衡。 血生化结果显示:标准饲料对照组肌酐、尿素氮高于大豆蛋白饲料组、混合饲料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的白蛋白无统计学差异。大豆蛋白饲料组血钙高于标准饲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饲料对照组血磷高于大豆蛋白饲料组、混合饲料Ⅰ组、混合饲料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密度、骨钙含量结果显示:标准饲料对照组大鼠低于大豆蛋白饲料组、混合饲料Ⅰ组,混合饲料Ⅱ组低于大豆蛋白饲料组、标准饲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豆蛋白增加肠道钙的吸收,并可能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尿钙的排泄,而酪蛋白增加尿钙的排泄。 不同来源和水平的蛋白质饲料对试验大鼠血钙、磷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蛋白质水平在14%条件下,大豆蛋白饮食、大豆蛋白加动物蛋白混合饮食对试验大鼠部分血生化指标和钙代谢指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含大豆蛋白的两种饲料与其它两种饲料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大鼠血钙水平。 大豆蛋白饲料组和混合饲料Ⅰ组的2种饲料比另两种饲料更有益于维持大鼠骨密度和骨钙含量。 对口服腺嘌呤致肾损害过程中的骨吸收和骨生长调节机制未进行深入探讨,在全面评价大豆蛋白与机体钙磷代谢的关系时,这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伴肾性骨病患者不应完全拒绝考虑采用适当大豆蛋白和动物蛋白配比的饮食结构。

著录项

  • 作者

    赵玉敏;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
  • 学科 护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亚洁;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322.61;
  • 关键词

    肾损害; 大豆蛋白; 酪蛋白; 钙代谢;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