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肠癌前病变新类型:锯齿状腺瘤特性的研究
【6h】

大肠癌前病变新类型:锯齿状腺瘤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SA内镜和定性病理学特征分析

第二章SA癌变潜能的免疫组化研究

第三章SA定量病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成果

致谢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大肠癌(CRC)为高发病率恶性肿瘤,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组织学起源一般认为有两种,即所谓的“腺瘤-癌变”途径和“denove癌”途径。最近,有证据表明,大肠癌的发生还有第三种途径,即所谓的“锯齿状息肉癌变”过程,提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s,HP/HPs)可经锯齿状腺瘤(serratedadenomas,SA/SAs)途径发展为大肠腺癌。该学说的提出,否定了过去通常认为的HP不发生癌变的观点,提示内镜和病理医师要注意对SA这种特殊病变的识别和处理。 材料与方法 一、SA内镜和定性病理学特征分析 复习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检出的大肠息肉病例,查阅内镜资料确定患者的年龄、性别、内镜号、病理号、内镜诊断及息肉的大小、部位、数量、蒂部、内镜染色、腺管开口(pit)情况。根据病理号查阅相应的病理资料,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确定息肉的组织学类型,异型增生程度。以了解SA的检出率、内镜形态、pit分型和病理组织学特征。 二、SA癌变潜能的免疫组化研究 收集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存档标本SAs24例,APs55例包括管状腺瘤(tubularadenomas,TA/TAs)1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tubulovillousadenomas,TVA/TVAs)21例、绒毛状腺瘤(villousadenomas,VA/VAs)18例、HPs21例及正常结直肠黏膜(N)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抑癌基因(FHIT)的蛋白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它们在各组病变中是否有差异。 三、SA定量病理学研究 病例为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活检标本分为SAs15例、APs15例和HPs15例三组。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LeicaQ500MC)上随机测试腺体及核的面积(Area)、周长(Perimeter)、长轴(Maxlength)、短轴(Minlength),腺体凸闭包面积、凸闭包周长、所有上皮细胞及核的面积,计数凹面腺体的个数、腺体外缘上的腺上皮细胞数、杯状细胞数及核的截面数。应用体视学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参数,腺体参数:体凹度(Concavity,v)、表凹度(Concavity,s)、面凹度(Concavity,A)、边凹度(Concavity,B)、规化形状因子(RFF)、形状因子PE(FormPE)、形状因子AR(FormAR)、形状不规则指数(FII),凹面腺体率。细胞参数:以腺体外缘为参照系的腺上皮细胞的线参照数密度(NLS,GEC)及杯状细胞的线参照数密度(NLS,goblet)。核的参数:体密度(Vv)、数密度(Nv)、平均体积(v)、核浆比(Rnp)。对比分析这些参数在三组息肉中的差异,按照Bayers准则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有鉴别价值的参数,建立HP、SA及AP的判别函数表达式,并进行回代判别以验证函数的判别效果。 结果 1.11894例肠镜检查共检出息肉患者1928例(2811枚)检出率为16.21%,其中SAs61例(71枚)检出率为0.51%,占息肉构成比为3.16%。SAs直径>1cm者(进展期腺瘤)占39.44%,明显大于HPs;内镜下表现为有蒂息肉所占的比例(26.76%)高于HPs(13.25%),但低于APs(43.95%);11.27%SAs和3.35%APs符合大肠LSTs诊断(P<0.01)。pit分型1815枚,SAs多表现为IIIL型pit(41.67%),部分表现为IV型pit(18.33%),与APs较接近。 2.定性病理学分析表明SA在组织学上表现为锯齿状腺体,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SAs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所占比例(33.7%)介于TAs(17.29%)和VAs(67.12%)之间(P<0.05),与TVAs(50.26%)较接近,并有2.82%的癌变率。 3.对部分可见全层黏膜的病例观察蛋白表达类型发现,PCNA阳性细胞在HPs中多位于腺隐窝的基底部(5/7);部分SAs(1/6)阳性细胞局限于腺隐窝中下2/3区域,部分(5/6)分布于整个腺隐窝;APs的隐窝或绒毛各部位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细胞出现(4/4)。相似地,hMLH1蛋白在大多数HPs(6/7)隐窝中下1/2区域呈阳性表达而中上1/2区域呈阴性表达;部分SAs(4/6)隐窝全层阳性表达而部分(2/6)中下2/3隐窝区域阳性表达,表浅部阴性表达;所有APs(4/4)上部隐窝阳性而基底部阴性表达。 4.SAs的PCNA阳性指数(0.57±0.20)与AP(0.50±0.21)相近,远大于HP(0.36±0.26)(P=0.002)。尽管无统计学意义,FHIT蛋白阳性率SAs(83.33%)与APs(87.27%)相近,高于HPs(57.14%)。而HPs、SAs、APs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均很低,分别为14.29%(3/21)、556%(1/18)、18.18%(10/55),差异无显著性(P=0.319)。组织学分类,SAs与TAs、TVAs、VAs间的细胞增殖活性、FHIT蛋白表达及hMLH1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异型增生程度分类,SAs与中、重度异型增生APs的PCNA阳性指数相近而高于轻度异型增生APs(P=0.002),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增大呈逐渐增高趋势。尽管hMLH1蛋白表达与异型增生程度间无显著相关性,但重度异型增生APs有较高的阴性率(26.32%)。 5.腺体及上皮细胞的定量研究表明:Concavity,A、Minlength、NLs,GEC、NLS,goblet及凹面腺体率按HPs、SAs、APs顺序递增(P<0.05);Concavity,s、FormPE、FII、Area、Perimeter、Maxlength在SAs与HPs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APs差异无显著性(P>0.05);Concavity,s、RFF、FormAR在SAs与HPs和APs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6.腺上皮细胞核测试结果表明,核的Vv、Rnp、Area、Perimeter、Maxlength及Minlength在SAs、APs和HP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As的v与APs相近而大于HPs(P>0.05),核的Nv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7.参考腺体及细胞参数建立的HP、SA、AP组织的判别函数如下: Y(HP)=0.203NLs,GEC+0.281NLs,goblet-30.601Y(SA)=0.255NLs,GEC+0.128NLS,goblet-28.161Y(AP)=0.477NLs,GEC+0.182NLS,goblet-90.215筛选出的参数为:NLs,GEC和NLS,goblet。函数的回代判别符合率为93.33%。 参考细胞核的参数建立的HP、SA、AP组织的判别函数如下: Y(HP)=399.751Vv+1773.791Nv-156.725Rnp-18.584Y(SA)=724.877Vv-14872.2Nv-263.397Rnp-47.642Y(AP)=680.382Vv-13280.7Nv-230.357Rnp-53.203筛选出的参数为:Vv、Nv和Rnp。函数的回代判别符合率为95.56%。 参考腺体、上皮细胞及细胞核的参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HP、SA及AP的判别函数如下: Y(HP)=0.197NLs,GEC+0.048v-22.315Y(SA)=0.243NLS,GEC+0.086v-42.846Y(AP)=0.419NLs,GEC+0.102v-97.064筛选出的参数有:NLs,GEC和v,函数的回代判别符合率为97.78%。 结论 1.锯齿状腺瘤(SA)内镜形态、腺管开口(pit)分型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提示其是一类本质上与增生性息肉(HP)不同,而与肿瘤性息肉表现类似的新的息肉类型,应予以重视。 2.SA为一类高增殖活性的病变,FHIT的高表达及hMLH1在隐窝全层的表达可能为腺瘤(包括SA和AP)的特征,可能在SA癌变顺序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定量病理学研究提示腺体、上皮细胞及细胞核的某些体视学参数在临床鉴别诊断HP、SA、腺瘤性息肉(AP)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SA在腺体、上皮细胞及细胞核方面已出现腺瘤的异型性特征,可认为SA为一类新的腺瘤类型。 4.成功建立了HP、SA、AP的判别函数表达式,筛选出部分有意义的体视学参数(NLS,GEC和v),为临床做出客观、准确、科学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A的生物学特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综上所述,对SA内镜下形态、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及形态定量体视学研究表明SA是一类与HP本质上不同与AP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大肠癌前病变新类型,应予以重视。并且,定量病理学研究的方法为临床上鉴别诊断HP、SA、AP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和开辟了新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