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槭叶草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6h】

槭叶草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槭叶草的研究状况

1.2中草药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进展

1.1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槭叶草生物学特性研究

2.1.1采样地点与试验地的自然状况

2.1.2气象资料

2.1.3槭叶草群落组成的调查

2.1.4槭叶草物候期观测

2.1.5槭叶草的植物学特性调查

2.1.6土壤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及分析方法

2.2槭叶草光合特性研究

2.3槭叶草繁殖技术研究

2.3.1有性繁殖技术研究

2.3.2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2.3槭叶草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2.3.1选地与整地

2.3.2栽植密度试验

2.3.3田间施肥试验

2.3.4不同类型土壤试验

2.4槭叶草有效成分分析和质量比较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槭叶草生物学特性

3.1.1槭叶草的植物群落组成

3.1.2槭叶草的物候表现

3.1.3槭叶草的植物学特性

3.1.4槭叶草采样点与试验点生境的环境条件

3.2槭叶草光合特性研究

3.3槭叶草繁殖技术研究

3.3.1有性繁殖

3.3.2无性繁殖

3.4槭叶草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3.4.1不同栽植密度试验

3.4.2不同类型土壤栽培试验

3.4.3田间施肥试验研究

3.5野生与家栽槭叶草质量比较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结论

4.1.1槭叶草生物学特性与生境

4.1.2槭叶草繁殖

4.1.3槭叶草光合速率

4.1.4槭叶草丰产栽培条件

4.1.5黄酮成分含量比较

4.2槭叶草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SOP)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在对槭叶草主要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开展了野生驯化技术研究。槭叶草属于光合效能较高的植物。在早晨尽管CO2浓度比较高,但由于光强和气温较低,其光合速率并不高,但随着气温和光照的增强,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由6时的3.90CO2μmol·m-2·s-1依次递增到11时的14.45CO2μmol·m-2·s-1,并达到最大值;11~14时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到8.42CO2μmol·m-2·s-1,14~15时略有回升,到15时出现次高峰(9.55CO2μmol·m-2·s-1),以后随气温和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到18时的净光合速率为3.210CO2mol·m-2·s-1。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6~11时和15~18时与光照强度变化规律相一致;净光合速率在11~14时的下降,表明其光合作用存在“午休”现象。槭叶草在黑土栽培的效果最好,砂壤土次之,黄土最差。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适宜栽植密度20cm×20cm,3年生亩产2822.36kg,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以落叶后最高,家栽后的质量高于野生槭叶草的质量。槭叶草田间施肥对单株鲜物重量、芽体分化的质量有显著影响,其最佳模式为每年追肥两次,第一次追肥在萌芽期(5月初),将尿素和硫酸钾按2~3:1的比例进行混合,每延长米追施30~40g,加腐熟猪粪2~3Kg,第二次在植株生长中期(7月下旬)追施复合肥40~50g。槭叶草种子无休眠期,寿命2年以上,播种出苗率可达97%。槭叶草地下茎具有产生多分支的特点,将地下茎切割成单芽种栽进行无性繁殖,出苗率可达96.7%。试验结果表明,种栽越大出苗率越高。植株地下茎增重也越快,地下茎上不同大小的芽数也随之增加。

著录项

  • 作者

    宫敬利;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学科 农业推广·种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爱民;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虎耳草科;
  • 关键词

    槭叶草;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