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数量性状分析
1.1.1 基因型鉴定
1.1.2 遗传群体
1.1.3 DNA图谱
1.2 表型鉴定和水稻产量、粒形基因研究进展
1.2.1 表型鉴定技术进展
1.2.2 水稻产量性状研究进展
1.2.3 水稻粒形性状研究进展
1.2.4 水稻产量、粒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1.2.5 水稻叶形性状研究进展
1.2.6 复合性状
1.3 杂种优势和上位性研究
1.3.1 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
1.3.2 上位性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籼粳交不同类型群体的构建、基因型鉴定与分析
2.1 交互式CSSL的创建及其完善
2.1.1 交互式CSSL的创建
2.1.2 交互式CSSL的SSR基因型鉴定
2.1.3 交互式CSSL群体的背景纯化
2.2 RIL群体的创建以及连锁图的构建
2.2.1 RIL的创建
2.2.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3 上位性研究群体的构建
2.4 杂种优势研究群体的构建
2.5 群体简化测序简报
2.6 讨论
第三章 不同遗传类型群体的多环境表型鉴定与统计分析
3.1 田间试验设计和表型鉴定方法
3.1.1 田间试验设计
3.1.2 取样及表型鉴定
3.2 群体表型分布分析
3.2.1 亲本表现
3.2.2 RIL群体表现
3.2.3 CSSL群体表现
3.3 遗传力与相关分析
3.3.1 分析方法
3.3.2 遗传力分析
3.3.3 相关分析
3.4 讨论
3.4.1 自动表型鉴定仪器对表型考察的影响
3.4.2 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促进粒形研究
第四章 重要性状的加性QTL作图
4.1 群体材料与方法
4.1.1 遗传研究群体
4.1.2 QTL定位方法
4.1.3 SSR标记的重新命名
4.1.4 QTL命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IL群体加性定位结果
4.2.2 NAIS群体加性定位结果
4.2.3 NIAS群体加性QTL定位结果
4.3 小结与讨论
4.3.1 环境稳定QTL
4.3.2 效应稳定性QTL
4.3.3 共位点QTL
4.3.4 QTL在不同群体中的一致性
4.3.5 对4个新粒形性状的评价
4.3.6 新的粒形位点
第五章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与其背景亲本的杂种F1群体中的显性QTL作图
5.1 群体材料与分析方法
5.2 显性定位结果与分析
5.2.1 HAIS群体加性定位结果
5.2.2 NIAS群体加性定位结果
5.3 QTL的显性度分析
5.3.1 基于NAIS与HAIS群体的显性度估计
5.3.2 基于NIAS和HIAS群体的显性度估计
5.4 小结与讨论
5.4.1 籼粳交群体中单位点杂种差异表达普遍存在
5.4.2 环境稳定显性QTL的发掘
5.4.3 显性度界定方法的选取
5.4.4 单基因座位的显性度分析
5.4.5 超显性位点的发掘
第六章 不同类型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1 群体材料与分析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分析方法
6.2 RIL与CSSL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2.1 RIL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2.2 NAIS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2.3 HAIS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2.4 NIAS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2.5 HIAS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3 EPI群体的上位性分析
6.3.1 EPI群体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6.3.2 叶形相关性状上位性分析
6.3.3 产量相关性状上位性分析
6.3.4 粒形相关性状上位性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6.4.1 加加上位在RIL与CSSL群体的比较
6.4.2 籼粳交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作用
6.4.3 显显上位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作用
6.4.4 EPI群体能高效检测上位性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