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及危害
1.1.1 烟草黑胫病的危害
1.1.2 烟草黑胫病的传播条件与时期
1.1.3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症状
1.2 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1.2.1 植物免疫诱抗剂的应用
1.2.2 拮抗微生物的应用
1.2.3 生物有机肥
1.2.4 植物源杀菌剂
1.2.5 基因资源利用
1.3 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1.3.3 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协同作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2.2.2 拮抗菌对黑胫病菌的拮抗作用
2.2.3 拮抗菌粗提物对黑胫病菌的拮抗作用
2.3.1 拮抗菌的筛选和抑菌效果
2.3.2 拮抗菌的平板抑菌效果
2.3.3 拮抗菌粗提物对黑胫病菌丝的拮抗效果
2.4 讨论
3.1.1 菌种
3.1.2 培养基
3.1.3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温度对拮抗菌生长量的影响
3.2.2 初始pH对拮抗菌生长量的影响
3.2.3 培养时间对拮抗菌生长量的影响
3.3 结果分析
3.3.1 温度对拮抗菌生长量的影响
3.3.2 初始pH对拮抗菌生长量的影响
3.3.3 培养时间对细菌生长量的影响
3.4 讨论
4.1.1 供试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试验试剂
4.1.4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形态学
4.2.2 拮抗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4.2.3 拮抗菌的16S rDNA的序列测定
4.3 试验结果
4.3.1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形态学鉴定
4.3.2 拮抗菌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4.3.3 拮抗菌的16SrDNA鉴定
4.4 讨论
第五章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酶调控机制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菌种
5.1.2 培养基
5.1.3 试验试剂
5.1.4 试验仪器
5.2 试验处理
5.2.1 拮抗菌的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5.2.2 拮抗菌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5.3.2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5.4 讨论
第六章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防治效果探究
6.1 试验材料
6.2.1 盆栽试验
6.2.2 大田试验
6.2.3 计算公式
6.2.4 数据处理
6.3 试验结果
6.3.1 盆栽试验与示范
6.3.2 大田试验与示范
6.4 讨论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