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胚胎停育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6h】

胚胎停育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一 立题依据

二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三 讨 论

1 相关影响因素与胚胎停育的关系探讨

2 胚胎停育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3 胚胎停育的中医病机探讨

四 结 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中西医治疗胚胎停育的临床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一 胚胎停育中医临床信息调查表

附录二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搜集胚胎停育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分析胚胎停育的高发年龄、高发人群及该病的中医证候表现特点;再通过聚类分析法,探究胚胎停育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胚胎停育的辨证分型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以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优势,为胚胎停育的孕前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以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甘肃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胚胎停育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胚胎停育中医临床信息采集表,通过搜集胚胎停育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利用Excel软件及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主要中医证型,探究胚胎停育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年龄、既往人工流产次数的相关性。
  结果:
  1.胚胎停育高发年龄段为26-30岁之间,平均年龄29.78±4.06岁。
  2.胚胎停育以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者高发,初中及以下者发生人数较少。本研究中高发人群为教师(16.99%),财务人员(14.08%),文职人员(10.19%),医务人员(8.25%)为主。
  3.胚胎停育发生时的孕周数在6-15周之间,平均8.60±1.96周。
  4.胚胎停育患者月经情况以月经后期、经期缩短、量少、色黯、质稀为主要表现;带下情况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为主要表现;全身情况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经行腹痛等为主要表现。
  5.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脾肾两虚证72例(34.95%)、肾阳虚证43例(20.87%)、肾虚血瘀证34例(16.50%)、肾虚肝郁证31例(15.05%)、肾虚痰湿证26例(12.62%)五种主要证型。
  结论:
  1.胚胎停育高发年龄段为26-30岁。
  2.文化程度较高的妇女发生胚胎停育的可能性大,与文化程度较高所从事的职业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存在一定的关系;高发人群主要为教师、财务人员、文职人员、医务人员等,从整体上来看,以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的职业为高发职业。
  3.胚胎停育发生时的孕周数在6-15周之间,平均8.60±1.96周,提示在孕早期进行B超检查的重要性。
  4.胚胎停育患者月经情况以月经后期、经期缩短、量少、色黯、质稀为主要表现;带下情况以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为主要表现;全身情况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经行腹痛等为主要表现,从整体表现来看,本病主要以虚证为主,以肾虚、脾虚多见。
  5.脾肾两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肾虚痰湿证为胚胎停育最常见证型,其中以脾肾两虚证最为多见,本病病性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涉及肾、肝、脾三个脏腑,虚证主要涉及肾虚、脾虚,实证责之气滞、血瘀、痰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