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湖东普氏原羚及生境地微量元素季节变化研究
【6h】

青海湖东普氏原羚及生境地微量元素季节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附录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科学问题与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普氏原羚研究概况

2.1.1普氏原羚的分布区域及研究历史及现状

2.1.2青海湖东普氏原羚生境地概况及研究现状

2.2微量元素研究概况

2.2.1微量元素的研究历史

2.2.2微量元素研究现状

2.2.3土壤-牧草-动物生态体系中微量元素间的关系

2.2.4微量元素缺乏对动物的影响

2.2.5各种矿物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6青海湖地区土、草、畜微量元素研究现状

2.2.7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2.2.8费歇尔判别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的应用

第三章材料和方法

3.1样品的采集

3.1.1水样的采集

3.1.2土样的采集

3.1.3草样的采集

3.1.4毛样和血样的采集

3.2仪器及主要药品

3.2.2仪器

3.2.3主要药品

3.3样品的预处理

3.3.1水样处理

3.3.2草样处理

3.3.3土样处理

3.3.4毛样处理

3.3.5血样处理

3.4样品消化

3.5测试项目及方法

3.5.1微量元素的检测

3.5.2土壤pH的测定

3.5.3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3.5.4血常规和球蛋白的测定

3.6统计方法及分析方法

第四章结果与分析

4.1不同季节水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

4.2不同土壤深度各微量元素季节变化

4.2.1土壤中铜的季节变化

4.2.2土壤中铁的季节变化

4.2.3土壤中锰的季节变化

4.2.4土壤中锌的季节变化

4.2.5土壤中钼的季节变化

4.2.6土壤中硒的季节变化

4.2.7不同土层土壤pH值

4.3湖东地区牧草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4.3.1湖东地区牧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4.3.2湖东地区牧草地上部分微量元素季节变化

4.3.3湖东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牧草微量元素的含量

4.3.4不同品种牧草微量元素含量差异

4.3.5普氏原羚对牧草的选择同牧草微量元素的关系

4.3.5普氏原羚毛、血中微量元素及血常规与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4.3.6费歇尔判别法在青海湖东地区不同草地类型中的应用

第五章讨论

5.1湖东地区普氏原羚栖息地周围水的季节性变化

5.2湖东地区普氏原羚生境地不同土壤深度微量元素的季节变化

5.2.1土壤中铜的季节变化

5.2.2土壤中铁的季节变化

5.2.3土壤中锰的季节变化

5.2.4土壤中锌的季节变化

5.2.5土壤中钼的季节变化

5.2.6土壤中硒的季节变化

5.3湖东地区牧草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5.4普氏原羚采食生境地选择的植被类型中微量元素含量

5.5普氏原羚主要采食牧草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5.6普氏原羚毛血中微量元素含量

5.7普氏原羚血液指标与微量元素关系

5.8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和保护管理

5.8.1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

5.8.2生境地的变化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5.8.3对普氏原羚生境地保护管理

5.9费歇尔判别法在不同草地类型中的应用

5.9.1判别分析方法的选择

5.9.2不同草地类型的定量判别

第六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甘肃、宁夏和青海,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青海湖东地区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栖息地。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放牧活动的干扰、家畜和天敌对普氏原羚食物资源的竞争、非法狩猎严重,使得普氏原羚生境不断恶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而青海湖东地区是普氏原羚的最大栖息地,本文从微量元素营养的角度,对湖东地区普氏原羚及生境地进行研究,通过微波消解,用ICP-AES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对Se的测定)对冬季普氏原羚毛、血及生境地夏(六月中旬)、秋(九月中旬)、冬(十二月中旬)三季中水、土壤、牧草的中铜、锰、铁、锌、钼和硒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并用费歇尔法对不同草地类型进行判别,来了解、评介湖东地区普氏原羚微量元素的盈亏,对开展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普氏原羚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普氏原羚生境地水中六种微量元素Cu、Fe、Mn、Zn、Mo、Se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Fe含量最高,夏季为0.039±0.007 mg/L,秋季最高达0.08mg/L,冬季仍为0.054±0.009 mg/L,总体上看,水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很低。 2.普氏原羚生境地土壤处于低Cu、低Mo、低Se的状态。三季节中Cu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在8.86~17.24mg/kg之间变动;Mo含量在0.054~0.181mg/kg之间变化,其中0~10cm、20~30cm土层中沉积Mo较10~20cm中多,三季土壤中的Mo含量均低于我国土壤Mo的平均水平1.7mg/kg; Se的含量在0.02~0.178mg/kg,夏季严重缺乏,冬季属于Se临界缺乏,秋季土壤Se含量正常。 3.普氏原羚活动地混合牧草夏季地下部分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混合牧草各个季节Cu.Mo、Se缺乏,Fe、Mn、Zn含量正常。不同季节,混合牧草地上部分微量元素季节变化不一致,除了Mo随着季节变化含量变化不大外,Cu、Fe、Mn、Zn夏季高于秋季,秋季高于冬季,而Se随着季节变化含量逐渐增加。 4.普氏原羚选择丰富度高、隐蔽条件好和人类干扰少的芨芨草草原作为采食生境地,芨芨草草地混合牧草Cu、Se严重缺乏,Mo临界缺乏,Zn冬季缺乏,Fe、Mn三季含量正常,Zn夏秋季含量正常。 5.普氏原羚采食的主要牧草属于低Cu、低Mo、低Se的状态,喜食牧草青海黄芪属于高Se植物。 6.从血样和毛样分析推测,冬季部分普氏原羚可能因Cu缺乏产生贫血,部分普氏原羚可能因Cu、Zn缺乏导致繁殖性能下降,普氏原羚处于低Se的状态。但临床症状有待进一步研究。 7.通过费歇尔法对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的判别,了解到Mo是决定草地类型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湖东地区不同草地类型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 在退化草地补播芨芨草以达到增加普氏原羚基本食物和隐蔽场所,在植物群落中增加青海黄芪的比例以增加普氏原羚喜食牧草及牧草中Se的含量。夏季牧草生长季节施钼肥,在对土壤施Mo的时候注意Cu、Mo之间的比例保持在6~10: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