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雷公藤低毒高效部位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6h】

雷公藤低毒高效部位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雷公藤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质谱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药物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制备

2.2 色谱条件的确定

2.3 雷公藤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4 雷公藤HPLC指纹图谱解析

2.5 方法学考察

3 质谱分析

3.1 质谱条件

3.2 数据处理

3.3 构建雷公藤化学成分数据库

3.4 质谱分析及成分鉴定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雷公藤低毒高效部位的制备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雷公藤低毒高效部位的制备工艺

2.1 雷公藤提取及纯化方案

3 低毒高效部位筛选及药效、安全性验证

3.1 各纯化组分对RAW264.7 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2 各纯化组分的免疫抑制活性结果

3.3 各纯化组分对心、肝、肾的毒性作用

4 工艺验证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雷公藤低毒高效包合物的制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方法

3 雷公藤低毒高效提取物包合物的制备

3.1 包合方法的选择

3.2 投料比对包合物的影响

3.3 包合时间对包合物的影响

3.4 加水倍数对包合物的影响

3.5 验证试验

4 雷公藤低毒高效包合物的物相鉴定

4.1 扫描电镜法(SEM)

4.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4.3 红外光谱分析(IR)

4.4 X-射线衍射法(XRD)

5 雷公藤低毒高效包合物的理化性质考察

5.1 溶解度测定

5.2 溶出度测定

6 讨论

7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难溶性药物增溶技术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雷公藤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等疾病,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不容忽视。雷公藤的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雷公藤化学成分复杂且其药效、毒性物质基础尚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提取纯化工艺多样,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制剂疗效及毒副作用差异大,临床上缺乏使用指南。雷公藤中有效成分大多难溶于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公藤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本课题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优化HPLC色谱条件,建立了8批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的指纹图谱,得到35个共有峰。进行了HPLC-MS分析,对指纹图谱中各色谱峰进行鉴定,利用对照品以及文献比对,35个特征峰中鉴定了19个化学成分,其中二萜类成分7个,三萜类成分6个,生物碱类成分5个。结合药理学实验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分析法构建了谱效关系。
  以谱效分析的结果为指导,按照保留“主要药效成分”、控制“药效兼毒性成分”、除去“主要毒性成分”,利用大孔树脂或硅胶色谱法,制备不同成分比例的组分,然后进行HPLC分析,通过与谱效结果比对初步筛选出符合低毒高效要求的组分,最后进行药效和毒性验证对这些组分筛选并进行药效、安全性验证,筛选出低毒高效提取物组分T3-3组分,T3-3的制备工艺为:取粗浸膏适量,加入适量甲醇溶解,按1∶1加入硅胶(100~200目)拌样,用10倍量硅胶(100~200目)装柱,用二氯甲烷-甲醇(80∶1)展开剂洗脱(10倍柱床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回收有机试剂,得浸膏,真空干燥,即得。
  将得到的雷公藤低毒高效提取物用β-环糊精进行包合,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合物的投料比、包合时间、以及加水量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初步确定了雷公藤低毒高效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确以研磨法,加水量2倍(纯化水:β-环糊精=2∶1)投料比(β-环糊精:雷公藤低毒高效提取物)为10∶1研磨1h后即得。选用SEM法、X射线衍射法、DSC法对雷公藤低毒高效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同时测定了包合物的平衡溶解度,结果表明将雷公藤提取物制成包合物后,其有效成分的的溶解度均显著提高,在蒸馏水中:雷公藤甲素的溶解度提高约3倍,雷公藤内酯酮的溶解度提高约46倍,雷公藤红素的溶解度提高约3倍,雷公藤内酯甲的溶解度提高约2倍,雷酚内酯,雷公次碱的溶解度均显著提高。测定了包合物的溶出度,与雷公藤提取物相比,将雷公藤提取物制成包合物后,提取物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显著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