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
【6h】

关于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师生的困惑

2.选题的意义

3.对研究主题的基本理解

4.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课堂中的学生

一、学生的课堂生活故事

二、故事的共核:学生不“在”课堂——学生作为“整体人”在课堂的缺失

1.乏味的课堂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他们以沉默作为回应

2.“虚假”的课堂淡化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形式”成为主体

3.过度焦虑使学生选择了逃避

4.缺乏关爱、宽容与尊重使学生选择了放弃课堂参与的权利

5.学生作为“被肢解”的人“存在”于课堂

三、学生是谁——学生是“整体人”

1谁是教育的主体

2.学生是“整体人”

四、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存在,就要使课堂所授学科显现出特有的教育意义

2.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存在,就要使课堂教学的教育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

第三章课堂呼唤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存在

一、对“学生是谁”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1.对学生是能动的人并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2.对学生是具有生命的生活中的人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3.对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4.对如何认识学生的主体性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二、对教育意义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有一个清醒的意识

1.对教育意义的清醒意识

2.对自己所授学科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

3.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它们怎样整体地显现其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

4.对学生的课堂生活体验如何显现其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

5.对课堂的教育的意义怎样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有清醒的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尝试着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视角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生活体验,坚持“回到实事本身”的研究态度,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存在。研究针对的问题: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给学生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体验。本研究从学生亲历的课堂生活体验入手,以故事的形式真实再现学生的学习经历,通过对学生叙事文本的反思,使研究主题逐步得以显现。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在课堂的存在,首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存在,其次要理解学生的存在,为此有必要追问“学生是谁”的问题。学生亲历的故事表明:学生是具有独特生命存在的人,是未成熟的处于迅速发展期的人,是能动的个体,教育关系中的交互主体,是现实的、完整的人。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冷漠,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乏味的课堂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虚假”的课堂淡化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过度焦虑使学生逃避课堂学习,真实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存在。总之,虽然学生置身于课堂,但学生仅仅是作为知识的容器或教育对象在课堂上,而其心和灵魂却可能不在课堂,学生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存在于课堂上,学生作为“人”已在课堂上被肢解。 基于上述研究,为重新理解学生和课堂提出如下观点:学生的存在是实现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基本前提,这样的课堂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这样的课堂充满关爱、充满希望、充满责任感。如果教师关注并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活体验,那么,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是谁”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意识:学生是能动的人,因此要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是具有生命的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要对教育意义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有一个清醒的意识,包括:对教育意义的清醒意识,对自己所授学科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它们怎样整体地显现其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课堂生活体验如何显现其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对课堂的教育的意义怎样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有清醒的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