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诗:归隐情结与意象体现
【6h】

苏诗:归隐情结与意象体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意义

1.2研究现状

第2章 关于苏诗中矛盾的归隐心态

2.1 “留连一物”与“冥顽虽难化”

2.1.1“留连一物”

2.1.2冥顽难化

2.2“顾有移文惭”

2.2.1神灵感应与惭愧移文

2.2.2自省与惭愧移文

2.3“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第3章流水

3.1流水人生与随物流转的豁达

3.1.1流水人生

3.1.2随物流转的豁达

3.1.3随物流转不同于随波逐流

3.2苏诗水意象之“流”与杜诗水意象之“凝滞”

3.2.1流与凝滞

3.2.2苏诗“流”与杜诗“凝滞”的原因

第4章月

4.1月与苏轼的贬谪生涯

4.2月之永恒与生命之一瞬

4.2.1月—阅世如流

4.2.2关于木长与人

第5章雨

5.1.“晚雨留人入醉乡”—天意相留

5.1.1天意相留与难得闲适

5.1.2晚雨与醉乡

5.2.“风雨睡不知”—苏诗中的不知意识

5.2.1苏诗中的不知意识与淡然释怀的境界

5.2.2苏诗中的知的意识

第6章青山

6.1苏诗“青山”意象与李白“月”意象所表达的相同意思

6.2“青山”意象与苏轼的遁世情怀

6.2.1对政治的心灰意冷

6.2.2“青山”映“华发”与归去青山的紧迫之情

6.3空青山与苏诗中的留痕意识

6.3.1“空青山”与苏轼的留痕意识

6.3.2苏诗中的留痕意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对于苏轼,有人说他是“奉儒学而出入老庄”,在苏轼的一生中,从未形成真正的归隐,但是,终其一生,都没有断过林泉之思。他始终徘徊于仕与隐之间,用舍行藏,出入不定。但是,正是这种矛盾的归隐情结,以及这其中所蕴涵的种种深刻的生命感悟和人生体验给苏轼诗注入了更深重的内涵。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所说的,“苏轼一生并未归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归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深重。”正是基于此,本文选择从苏诗中所表现的归隐情结入手,着重探讨这种归隐情结在“流水”、“月”、“雨”、“青山”等意象中的体现。以挖掘和体悟苏诗中那些被人们称为深刻而深重的东西。 本文一方面探讨苏轼的归隐情结,而另一方面则重在分析苏轼的这种归隐情结在“流水”、“月”、“雨”、“青山”等意象中的体现。而关于第一个方面,也就是苏轼矛盾的归隐情结,苏轼于诗中都有过深刻的反思和明确的表述,不矫饰,不做作。所以文中大都引用苏轼的原诗作为小标题,并籍此引申发挥,把意蕴、情感相同的诗句刚在一起加以分析。比如,写到自己向往林泉而不解归山之时所表现出的惭愧之情;对自己“留连于物”与“冥顽难化”的深刻反思;以及于这种种矛盾中所生发的玄思、参禅之意等等。 本文第二大部分,则重点探讨这种归隐情结在“流水”、“月”、“雨”、“青山”等意象中的体现。看苏轼如何在用舍行藏之间于“流水”意象中寄寓随物流转的豁达以及安时处顺的生命达观;看苏轼的贬谪生涯与苏诗“月”意象的独特关联;看苏轼浮萍浪迹生涯与“晚雨留人入醉乡”的天意相留之意,和且趁闲适的生命之感。最后一个意象,即“青山”意象,苏轼于这一意象中既渗透了自己的遁世情结,同时也表现出了难以割舍的世俗情怀,正是仕与隐之间的矛盾赋予了这个意象全新的内涵。

著录项

  • 作者

    马迎;

  •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小军;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苏轼; 诗歌; 归隐情结; 意象体现;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21:1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