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方言词缀的类型学研究——以石首话的“子”和北京话的“儿”为例
【6h】

汉语方言词缀的类型学研究——以石首话的“子”和北京话的“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 论文选题及其意义

1.2研究方法

1.3体例说明

1.4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石首话的“子”

2.1 石首话概说

2.1.1 石首的地理概况

2.1.2石首话的语音概况

2.2 “子”尾词的描写

2.2.1名词后缀

2.2.2形容词后缀

2.2.3量词后缀

2.3 “子”的语法功能

2.3.1成词

2.3.2改变词性

2.3.3区分词义

2.3.4变词组为词

2.4 “子”的语义功能

2.4.1表示小称

2.4.2表示程度浅

2.4.3表示分量少

2.4.4表示爱称

2.4.6表示蔑称

2.5 关于“子”的同一性

2.6小结

第三章北京话的“儿”

3.1 “儿”的分布和功能

3.2 关于“儿”的同一性

3.3 北京话的“儿”和石首话的“子”的比较

3.4北京话的“子”

3.5小结

第四章 两种方言类型举例

4.1 石首型方言举例

4.2北京型方言举例

4.3 方言中的“子”和“儿”

4.4小结

第五章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总结

5.2 本文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励

致谢

展开▼

摘要

“子”和“儿”是广泛存在于汉语诸多方言的词缀,但是在分布和使用上,各地方言之间又有较大差别。论文以石首话的“子”和北京话的“儿”为例,研究“子”“儿”的分布差别、功能差别以及由此而来的方言类型。本文对比了石首话和北京话在后缀“子”“儿”选择方面的差异,初步总结出在词缀使用上存在两种类型的方言:石首型、北京型,石首型方言是只有“子”没有“儿”,“子”兼具了北京话“子”和“儿”的功能,北京型方言是有“子”也有“儿”,“儿”“子”有明确的分工。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论文选题及其意义、研究方法、体例说明、概念界定。 文章的主体是第二章、第三章,主要研究石首话的“子”和北京话的“儿”。这两章运用了描写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细致描写了石首话的“子”和北京话的“儿”,然后进行比较,发现北京话的“儿”和石首话的“子”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可以作名词后缀、形容词后缀、量词后缀,都具有成词、改变词性、区分词义、表示小称、表示程度浅、表示爱称、表示蔑称的作用。根据比较的结果我们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石首话里没有“儿”,所以石首话的“子”兼具了北京话的“子”和“儿”的功能。在“儿”“子”的使用上,石首话和北京话应该属于两种类型的方言:石首话只有“子”没有“儿”,“子”兼具了“儿”的功能,北京话是有“子”也有“儿”,“儿”“子”有明确的分工。石首话、北京话在词缀“子”“儿”使用上可能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方言:石首犁和北京型。 第四章是论文的一个拓展,我们采用了详细举例和总体列举的方法,检索了能够找到的方言材料,证明石首、北京两种方言中“子”“儿”分立的现象并非孤例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汉语方言在词尾上的两种形式。 第五章是结语,对文章进行总结,说明存在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