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6h】

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一、生活事件

二、心理弹性

(一)心理弹性及其有关概念的界定

(二)心理弹性的研究潮流

(三)青少年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三、互联网使用

(一)互联网使用的理论模型

(二)互联网服务偏好

(三)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四、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互联网使用

(一)生活事件和互联网使用

(二)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互联网使用

第三部分问题提出

(一)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三)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程序

二、结果分析

(一)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互联网使用的基本情况

(二)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互联网服务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上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三)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三、讨论

(一)性别和年级差异

(二)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四、不足与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1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18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所占的比例为19.1%,约为4011万人,青少年网民在不断增加,他们已经成了互联网重要的使用群体。一方面,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点使他们乐于在互联网上从事各种活动,而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对自我足够的控制,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难以自拔,这势必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现有的许多研究都是从用户的角度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出发对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在其互联网使用上应该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会促使青少年到网上发泄、逃避,而心理弹性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青少年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对其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应该是必要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450名中学生为被试,对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互联网服务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1)生活事件带来的主观压力能够正向显著预测青少年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社交服务和娱乐服务的偏好以及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2)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社交服务和娱乐服务的偏好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3)心理弹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对互联网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偏好,并且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4)在各种互联网服务偏好条件下,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都不显著,主效应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