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进口替代引资战略背景的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与出路研究
【6h】

进口替代引资战略背景的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与出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表目录

1 引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价值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国际投资理论

1.3.2 钻石模型理论

1.3.3 技术创新理论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

1.5.1 结构安排

1.5.2 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

2 文献回顾与综述

2.1 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引资战略

2.1.2 后合资时代

2.1.3 汽车产业

2.1.4 内资汽车企业

2.2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2.2.1 全球化与多国本土化的战略选择

2.2.2 全球化与多国本土化的战略含义

2.2.3 全球化与多国本土化的战略演进

2.3 东道国引资战略

2.3.1 出口导向型战略

2.3.2 进口替代型战略

2.3.3 发展中国家在两种引资战略上的选择

2.4 进口替代型战略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2.5 后合资时代下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研究

2.6 简要评述

3 进口替代引资战略下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与合资历程

3.1.1 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3.1.2 中国汽车合资历程

3.2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现状

3.2.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3.2.2 中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的定位

3.2.3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的发展规模

3.2.4 内资企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主力军

3.2.5 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3.3 中国汽车工业各类企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

3.3.1 确定分析指标体系

3.3.2 获取和整理相关数据

3.3.3 各企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和评价

4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基础条件

4.1 生产要素

4.1.1 劳动力成本

4.1.2 对外开放进程中获得国外先进技术

4.1.3 资金、人才、供应商、产学研合作等其他资源

4.2 需求条件

4.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4.4 企业要素: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4.5 机会

4.6 政府政策与法规

4.6.1 “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政策启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

4.6.2 放松进入限制,引入竞争机制

4.6.3 标准体系建设

4.6.4 对外开放政策实施,推动合资合作领域扩大

4.6.5 对研发投入的政策和规划引导

4.6.6 相关政策调整,推动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

5 中国汽车内资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新变化

5.1 后合资时代特征

5.1.1 政策重点从合资合作转向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汽车产业发展转向新能源汽车

5.1.2 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由“错位经营”转向正面竞争

5.1.3 企业战略方向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5.1.4 创新路径由“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5.2 合资与后合资时代钻石模型要素的比较分析

6 后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发展出路

6.1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6.1.1 “走出去’’,提高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的能力

6.1.2 “引进来”,进一步用好国内资源与国内市场

6.2 从整合“大产业链’’的视角,提升竞争优势

6.2.1 大幅度提升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6.2.2 发展服务贸易,培养自主品牌发展优势

6.2.3 整合“零部件供给—生产制造—销售渠道—服务贸易”

6.3 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与博弈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6.3.1 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

6.3.2 培养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6.3.3 调整定位,适应市场各类需求

6.3.4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竞争优势

6.3.5 加快体制创新,推动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选择了一条“以市场换资金,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1983年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历程。在过去三十年的合资历程中,外资的引入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演变,对提升中国汽车制造能力、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汽车内资企业的发展。在进口替代引资战略背景下,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正在以其独特的制度成本优势,间接通过中外合资企业引进技术的扩散和溢出,以极强的生命力、低成本、短周期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然而,作为“以市场换技术”的主体——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却被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跨国公司牢牢的控制核心技术,在国际汽车生产垂直分工体系下,合资企业难以摆脱汽车加工厂和跨国公司制造基地的角色,面临着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困境。
  随着第一轮汽车合资期限的到期,中外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续约,中国汽车合资格局也出现了一些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产业政策方面,政策重点由合资合作转向自主品牌、自主创新以及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竞争方面,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已由“错位经营”转向正面竞争;在企业战略方面,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在企业创新路径上,也正在由“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益开放市场环境、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资企业究竟应该沿着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导者和中国汽车强国的领路人,这是关乎中国汽车产业安全和每个内资汽车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
  本文对进口替代引资战略下中国汽车内资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归纳,通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印证了邹昭唏教授提出的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中一个被忽略的变量,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实证分析手段得出“中国汽车内资企业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以市场换技术’真正主体”的结论。通过运用Portr钻石模型,本文对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在进口替代引资战略中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进一步发展创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阐述。在上述基础上,本文将钻石模型中的六大要素进一步细分为17个要素指标,逐一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内资汽车企业的发展出路: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从整合“大产业链”的视角,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与博弈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