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省际协同战略背景下的冀京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6h】

省际协同战略背景下的冀京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

2 省际协同战略背景下的冀京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与京津冀相关的概念界定

2.1.2 省际协同发展

2.1.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流动

2.1.4 县域经济

2.1.5 非首都功能

2.2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京津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2.1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2.2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

2.2.3 有关京津冀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情况

2.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及主要要求

2.3.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及意义

2.3.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要求

3 河北农村劳动力向北京流动的历史背景及其现状

3.1 河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阶段及各自的特点

3.2 河北地区的基本概况及河北农村劳动力向北京转移现状

3.2.1 河北省及其域内农村地区的基本经济情况

3.2.2 河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征

3.3 北京的流动人口现状分析

3.3.1 北京的流动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不断提局

3.3.2 北京的流动人口呈现出从核心区向周边郊区疏散的趋势

3.3.3 北京的流动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性别比提高

3.3.4 在北京的流动人口中,河北籍的流动人口是最主要的来源

3.3.5 北京流动人口的职业方向以及其他方面的特点

3.4 河北向北京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

3.5 河北省各个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布情况测度计算

4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向北京转移的原因分析

4.1 基本原因分析: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

4.2 我国的特殊国情原因分析:城乡二元制度

4.3 具体原因分析

4.3.1 京冀间的异质化差异因素分析

4.3.2 省际间的流动距离原因分析

5 省际协同战略背景下的河北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路径分析

5.1 河北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必要性分析

5.1.1 北京大城市病的现状分析

5.1.2 河北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外流的原因分析

5.2 河北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对策建议

5.2.1 有梯度、有顺序地向河北转移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相关产业

5.2.2 提高河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5.2.3 逐步消除京津冀地区内的二元管理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2.4 加大对河北省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5.2.5 加大对部分地区有关生态方面的区间转移支付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来缓解“城市病”的要求。导致北京“城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入北京的外来人口过多,超过了资源、环境、交通等的承载能力。控制流动人口增量和疏散中心存量是两个主要途径。外来流动人口不断涌入,是由于北京充裕的就业机会所致。因此,以业控人就成为缓解人口压力、减轻城市病的主要途径。从外来人口的来源地区看,河北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是北京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和原因。北京外来人口当中有20%来自于河北省,其中多来自河北省产业薄弱地区。因此,如何解决河北农村劳动力减少流入北京的规模,就成为疏解北京流动人口的主要抓手。之所以有众多河北农村劳动力进京就业,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河北与北京紧邻的地理位置有关。河北省内产业发展不足,公共服务水平偏低,拉动了进京就业人口。
  本文探讨了在冀京省际协同的背景下,减少河北农村劳动力向北京流动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主要是: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及相关产业到河北,同时加快河北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在空间上容纳疏散出来的产业,并加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原来流向北京的河北农村劳动力回流。为此而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北京向河北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相关产业;提高河北的城镇化水平,发展县域经济;提高河北的公共服务化水平,缩小京冀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对河北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加大对部分地区有关生态方面的区间转移支付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