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口年龄结构能否解释金融结构变迁?
【6h】

人口年龄结构能否解释金融结构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创新

1.2 本文的不足

1.3 研究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生命周期储蓄理论

2.1.1 理论模型

2.1.2 相关实证

2.2 生命周期资产组合理论

2.2.1 理论模式

2.2.2 相关实证

3 典型事例

3.1 美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金融结构变迁

3.2 英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金融结构变迁

3.3 日本人口结构变迁与金融结构变迁

3.4 德国人口结构变迁与金融结构变迁

4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4.1 变量的选取

4.1.1 被解释变量选取

4.1.2 解释变量选取

4.1.3 控制变量

4.2 模型的建立

4.3 数据说明与基本统计分析

5 实证分析

5.1 实证结果分析

5.1.1 人口年龄结构的金融结构效应

5.1.2 滞后项

5.1.3 控制变量

5.2 时间分组实证结果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6 中国情况验证

6.1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金融结构变迁

6.2 实证结果分析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的理论基础为生命周期假说。当个人处于青年时,由于经验和阅历不足的原因,此时的个人收入将是一生中最低点,有少量的储蓄(财富)但同时,大多数青年人会选择在这一阶段组建家庭,支出将大大超过其收入,除了长辈在经济上给与一定支持外,向银行借贷成为唯一的选择,例如房贷,车贷、消费信用贷等。因而青年人几乎没有多余资金进行金融资产的投资。当个人步入中年时,个人经验和阅历逐渐丰富,此时的个人收入将是一生中最高点,储蓄(财富)将在这阶段达到一生峰值;青年时期的房贷、车贷等基本上已清偿,将会有大量待配置的资金,再加之这阶段个人的已相对偏好于风险,因此个人对金融资产投资将大幅度增加,股票市场将趋于活跃。当个人进入退休时期,在无社会保障体系的假设下,已无收入来源,个人开始消费之前的储蓄,此时一方面由于正常日常开支,个人会开始变现金融资产或者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以换取现金流;另一方面个人开始规避投资风险,会将高风险资产转变为低风险资产。
  本文是从实证的角度去探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金融结构变迁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准确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本文依照前有文献选取了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等作为控制变量。为了消除模型存在的内生性以及投资、储蓄、消费、制度等因素存在的习惯,本文充分注意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及地区效应,使用动态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SYS-GMM)进行估计避免了内生性及地区效应所造成的估计结果的偏差,并通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来克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此外,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面板混合数据经典回归(OLS POOL)和应变量滞后项的固定效应(FE)计量方法,并将样本时间区间等分两个区间样本同时进行了稳定性检验。
  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当一国中年人口(40-64岁)比例上升时,金融资产(股票)需求增加,对金融结构率产生促进作用,即金融结构从以银行为主的向以证券市场为主变迁;当一国青年人口(20-39岁)或老年人口(65岁以上)较大时,金融资产(股票)需求减少,对金融结构率产生抑制作用,即金融结构从以证券市场为主的向以银行为主变迁;2.金融结构的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年龄结构只是其中一个长期且持续影响因素。突发性地经济变动(金融危机爆发)将会冲击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金融结构的影响,使出计量结果出现偏差,不在满足生命周期理论;3.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故各年龄段人口对金融结构的影响程度,发展中国家要弱于发达国家。
  最后依据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与相关结论,本文给出了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